血浆和血清之间的差异在于它们的凝血因子。血浆和血清是血液以及其他形成的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中的血浆浓度为其总浓度的55%。
血液是一种在所有人类和脊椎动物体内循环的液体组织。它负责人体中营养物质的分布以及防御感染和气体交换。
血浆:包含纤维蛋白原,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血清:血清是血液凝结并清除血块的结果。尽管没有凝血蛋白(纤维蛋白原),但它与血浆相同
它由形成的元素和等离子体组成。形成的元素是;血细胞,是白细胞或白细胞;细胞衍生物,它们是红细胞或红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是形成的元素漂浮在其中的液体,它们通过毛细血管,静脉和动脉分布在全身。血浆是一种等渗溶液,对于它所携带的细胞的存活是必需的。等渗溶液是其中细胞外部和内部溶质浓度相同的溶液。
有一种称为纤维蛋白原的物质,可导致血液凝结。当血液分离并去除血浆后,它仍然保留了纤维蛋白原。当凝血因子被消耗时,血液的最终部分是血清,该血清不含提取的纤维蛋白原。
血浆和血清之间的差异
血清和血浆都是血液的成分。血浆是去除红细胞和白细胞后获得的血液的水介质。
除去血浆并使其凝结后,凝块会随时间缩小。那时,将血清挤出,除去血块。此过程称为电泳。
通过消除凝血剂,血纤蛋白和血浆出现在血清中。通常,由于我们仅去除纤维蛋白原,因此血清被认为是血浆,没有凝结剂。
等离子体
冷冻血浆。资料来源:通过维基共享资源DiverDave
血浆是血液中没有细胞的液体。这是在过滤血液并去除红细胞和白细胞之后获得的。
血浆的成分是90%的水,7%的蛋白质,其余的分别是脂肪,葡萄糖,维生素,激素等。血浆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因为它是将物质保留在溶液中的水性介质。
血浆的粘度水平是水的1.5倍。它覆盖了55%的血容量。这些蛋白质的浓度为7%,可分为白蛋白,脂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是控制血液中水含量并帮助运输脂质的蛋白质。脂蛋白负责缓冲pH值的变化,并负责血液的粘度。球蛋白与机体具有的所有防御机制有关,而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的主要蛋白。
血浆蛋白在体内进行不同的活动。它们最重要的功能是:
- 溶瘤功能:它们在循环系统内执行压力功能,负责维持血液中的水位。
- 缓冲液功能:该功能负责维持血液中的pH值。血液的pH值介于7.35和7.35之间。
- 流变学功能:该功能负责维持血浆的粘度,从而使其余的细胞可以通过血流。
- 电化学功能:维持血液中离子的平衡。
血清
血液成分。资料来源:通过维基共享资源MesserWoland
一旦我们去除了纤维蛋白原,血清或血液血清就是血液的成分。要获得血清,我们首先需要过滤血液以分离血浆并去除其纤维蛋白原蛋白。这些蛋白质可以凝结。
一旦我们从血液中去除了它的红细胞,白细胞和凝血剂,得到的结果就是一种几乎由水组成的液体,其中含有蛋白质,激素,矿物质和二氧化碳。尽管血清中几乎没有营养,但它是电解质的重要来源。
电解质是由自由离子组成的物质。维持正确的电解质水平非常重要,因为它负责维持身体的渗透功能,这影响身体的水化调节和pH值的维持,这对神经和肌肉的功能至关重要。 。
血清也称为免疫血清,含有血浆酶,血浆酶是可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可溶性发酵液。除了包含纤维蛋白球蛋白外,这种纤维蛋白球蛋白是在向其提供纤维蛋白时以纤维蛋白原的代价而形成的。
血浆和血清的用途
血浆主要用于烧伤患者,以代替血液中的液体和蛋白质。在这些情况下,皮肤失去了保留液体的能力,因此有必要补充丢失的体液。
同样,由于血浆具有所有凝血作用,因此可用于向凝血功能不足的患者捐赠。对于这种治疗,血浆用于生长凝结剂,然后将其传递给凝结剂不足的患者。
血清通过除去其凝结剂而保持较高的抗体浓度。它用于感染,因此血清中存在的抗体会与感染因子结合,从而引起更大的反应。这会触发受感染身体的免疫反应。
参考文献
- Rhoades,R.和Bell,D.(2009)。第9章-血液成分。医学生理学:临床医学原理。从Google图书中恢复。
- Thiriet,Marc(2007)血液流动的生物学和力学:第二部分:力学和医学方面。从Google图书中恢复。
- Beno Hess(1963)血浆中的酶。从Google图书中恢复。
- 中岛裕太(Yuta Nakashima),Hat田幸子(Sakiko Hata),安田隆史(Takashi Yasuda)(2009)利用介电泳和毛细管作用力从微量血液中分离血浆并提取血浆。传感器和执行器。第145卷。从sciencedirect.com恢复。
- Johann Schaller,Simon Gerber,Urs Kaempfer,Sofia Lejon,Christian Trachsel(2008)人血浆蛋白:结构和功能。从Google图书中恢复。
- Lodish,Harvey(2004)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第5版。从Google图书中恢复。
- Bruce Alberts,Dennis Bray(2004)分子生物学导论。第二版。从Google图书中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