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铬酸银是式Ag构成的化学化合物2的CrO 4。它是氧化态(VI)中铬的化合物之一,被认为是现代摄影的先驱。
该化合物的制备很简单。这是通过与可溶性银盐(例如铬酸钾和硝酸银之间的盐)的交换反应而产生的(smrandy1956,2012)。
2AgNO 3(水溶液)+ Na 2 CrO 4(水溶液)→Ag 2 CrO 4(s)+ 2NaNO 3(水溶液)
图1:铬酸银的结构。
几乎所有碱金属化合物和硝酸盐都是可溶的,但是大多数银化合物是不可溶的(乙酸盐,高氯酸盐,氯酸盐和硝酸盐除外)。
因此,将硝酸银和铬酸钠的可溶性盐混合后,会形成不溶性铬酸银并沉淀(Precipitation of Chromate,2012)。
物理和化学特性
铬酸银是单斜晶的红色或棕色晶体,没有特征性的气味或味道(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2017)。沉淀物的外观如图2所示。
图2:铬酸银的外观。
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331.73克/摩尔,密度为5.625克/毫升。它的温度为1550°C,微溶于水,可溶于硝酸和氨(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2015)。
像所有铬(VI)化合物一样,铬酸银是一种强氧化剂。它们可与还原剂反应生成热和气态产物(导致密闭容器增压)。
产品可能会发生其他反应(例如在空气中燃烧)。这组材料的化学还原反应可能是快速的,甚至是爆炸性的,但通常需要引发。
反应性和危害
铬酸银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吸湿性(它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且对光敏感。如果避免引发,则无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爆炸性混合物通常长时间保持不变。
这样的系统通常是固体的混合物,但是可以涉及物理状态的任何组合。一些无机氧化剂是可溶于水的金属盐(Across Organic,2009年)。
像所有铬(VI)化合物一样,铬酸银对人类也具有致癌性,此外如果接触皮肤(刺激性)或食入有危险。
尽管危险性更高,但也有必要防止与皮肤(腐蚀性),眼睛(刺激性)和吸入的接触。长时间接触会引起皮肤灼伤和溃疡。吸入过度暴露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如果化合物与眼睛接触,应检查并摘下隐形眼镜。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并用冷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果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至少15分钟,同时脱去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润肤剂覆盖受刺激的皮肤。重复使用前要洗衣服和鞋子。如果接触严重,请用消毒肥皂清洗,并用抗菌乳膏覆盖受污染的皮肤。
如果吸入,应将受害者转移到阴凉处。如果没有呼吸,则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果摄入该化合物,除非有医务人员指导,否则不得引起呕吐。松开紧身的衣服,例如衬衫领子,皮带或领带。
在所有情况下,都应立即就医(NILE CHEMICALS,SF)。
应用领域
摩尔法试剂
铬酸银被用作试剂,以指示莫尔(Mohr)的银度法中的终点。铬酸根阴离子与银的反应性小于卤化物(氯化物等)。因此,在两种离子的混合物中,将形成氯化银。
只有不残留氯化物(或任何卤素)时,铬酸银(红棕色)才会形成并沉淀。
在终点之前,由于已形成的铬酸根离子和氯化银沉淀的颜色,溶液呈乳白色柠檬黄色外观。当接近终点时,硝酸银的添加导致红色逐渐减少。
当保留红棕色(其中有淡灰色的氯化银斑点)时,就可以达到滴定的终点。这用于中性pH。
在非常酸性的pH值下,铬酸银是可溶的,而在碱性pH值下,银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Mohr方法-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化物,2009年)。
细胞染色
铬酸银的形成反应在神经科学中很重要,因为它被用于染色神经元的显微镜的“高尔基体法”:铬酸银产生的沉淀在神经元内并引起其形态可见。
高尔基体法是一种银染色技术,用于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可视化神经组织(Wouterlood FG,1987)。这种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科学家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发现的,他于1873年发表了用该技术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SantiagoRamóny Cajal,1852-1934年)使用了高尔基体染色法,发现了一系列有关神经系统组织的新颖事实,从而激发了神经元学说的诞生。
最终,拉蒙·卡哈尔(Ramóny Cajal)使用一种称为“双重浸渍”的方法改进了该技术。仍在使用的Ramóny Cajal染色技术称为Mancha de Cajal
纳米颗粒的研究
在(Maria T Fabbro,2016)的工作中,使用共沉淀法合成了Ag2CrO4微晶。
这些微晶的特征在于具有Rietveld分析的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具有能量色散谱(EDS)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
FE-SEM和TEM显微照片揭示了在电子束辐照过程中Ag2CrO4微晶上Ag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生长。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水平的理论分析表明,电子的掺入负责结构修饰和簇中缺陷的形成,并为Ag纳米粒子的生长产生理想条件。
其他用途
铬酸银用作摄影显影剂。它也被用作由醇(铬酸银(VI),SF)形成羟醛的催化剂,并在不同的实验室反应中用作氧化剂。
参考文献
- 尼尔化学。(SF)。铬银。从nilechemicals中恢复:nilechemicals.com。
- 跨有机。(2009年7月20日)。物质安全数据表铬酸银,99%。从t3db.ca检索。
- Maria T Fabbro,LG(2016)。在电子显微镜中了解电子辐照在铬酸银上银纳米颗粒的形成和生长:结合实验和理论研究。固态化学杂志239,220-227。
- 摩尔法-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化物。(2009年12月13日)。取自titrations.info。
- 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2017年3月11日)。PubChem化合物数据库;CID = 62666。取自pubchem。
- 铬酸银的沉淀。(2012)。从chemdemos.uoregon.edu恢复。
- 皇家化学学会。(2015)。溶解(1+)二氧化铬(dioxo)。从chemspider检索:chemspider.com。
- 铬酸银(VI)。(SF)。从drugfuture中恢复:drugfuture.com。
- (2012年2月29日)。铬酸银的沉淀。取自youtube。
- Wouterlood FG,PS(1987)。使用照相显影剂稳定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中的铬酸银高尔基浸渍。二。电子显微镜。染色技术。1月; 6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