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或系统的热容量是传递给该物体的热能与其在该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之间的商。另一个更精确的定义是,它是指传递给身体或系统以使其温度每升高1开尔文所需的热量。
只要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最热的物体就会不断向较冷的物体释放热量,这种过程持续不断。那么,热量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两个系统之间存在温差,将热量从一个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系统。
按照惯例,将正热量(Q)定义为系统吸收的热量,并将其定义为系统传递的负热量。
由上可知,并非所有物体都能同样轻松地吸收和保留热量;因此某些材料比其他材料容易加热。
应该考虑到,最终,物体的热容量取决于其性质和组成。
公式,单位和度量
可以从以下表达式开始确定热容量:
C = dQ / dT
如果温度变化足够小,则可以简化前面的表达式,并替换为以下内容:
C = Q /ΔT
因此,国际体系中热容量的度量单位是每开尔文的焦耳(J / K)。
可以在恒定压力C p或恒定体积C v下测量热容量。
比热
通常,系统的热容量取决于其物质的数量或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当系统由具有均一特性的单一物质组成时,需要比热,也称为比热容(c)。
因此,质量比热是指必须提供给某种物质的单位质量以使其温度升高一度开尔文的热量,可以根据以下表达式确定:
c = Q / mΔT
在此等式中,m是物质的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比热的计量单位是每千克每开尔文的焦耳(J / kg K),或者每克每开尔文的焦耳(J / g K)。
类似地,摩尔比热是必须提供给一摩尔物质以使其温度升高1开氏度的热量。可以从以下表达式确定:
在该表达式中,n是物质的摩尔数。这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比热的测量单位是每摩尔每开尔文的焦耳(焦耳/摩尔K)。
水的比热
计算了许多物质的比热,并可以在表格中轻松访问。液态水的比热值为1000卡路里/ kg K = 4186 J / kgK。相反,气态水的比热为2080 J / kg K,固态为2050 J / kg公斤K.
传播热量
这样,鉴于已经计算出绝大多数物质的比值,可以用以下表达式确定两个物体或系统之间的热传递:
Q =厘米ΔT
或者,如果使用摩尔比热:
Q = cnΔT
应该考虑的是,只要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些表达式就可以确定热通量。
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我们所说的潜热(L)定义为一定数量的物质从固相到液相改变相或状态所需的能量(聚变热,L f)或从液态到气态(汽化热,L v)。
应该考虑的是,这种热量形式的能量在相变中被完全消耗,并且不会逆转温度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计算蒸发过程中的热通量的表达式如下:
Q = L v m
如果使用摩尔比热:Q = L v n
在融合过程中:Q = L f m
如果使用摩尔比热:Q = L f n
通常,与比热一样,大多数物质的潜热已经计算出来,可以在表格中轻松访问。因此,例如对于水,您必须:
大号˚F = 334千焦耳/公斤(79.7卡/克),在0℃; 大号v在100℃= 2257千焦耳/公斤(539.4卡/克)
例
对于水,如果将1千克质量的冷冻水(冰)从-25ºC加热到125ºC(水蒸气),则该过程中消耗的热量将计算如下: :
阶段1
从-25ºC到0ºC的冰。
Q =厘米ΔT= 2050 1 25 = 51250 J
第二阶段
从冰状态转变为液态水。
Q = L f m = 334000 1 = 334000 J
第三阶段
0ºC至100ºC的液态水。
Q =厘米ΔT= 4186 1100 = 418600 J
阶段4
从液态水到水蒸气的状态变化。
Q = L v m = 2257000 1 = 2257000 J
阶段5
水蒸气从100ºC到125ºC。
Q =厘米ΔT= 2080 1 25 = 52000 J
因此,该过程中的总热通量是五个阶段中每个阶段产生的总和,结果为31112850J。
参考文献
- Resnik,Halliday&Krane(2002)。物理卷1。塞萨
- Laider,Keith,J。(1993)。牛津大学出版社,编辑。物理化学世界。热容量。(nd)。在维基百科。于2018年3月20日从en.wikipedia.org检索。
- 潜热。(nd)。在维基百科。于2018年3月20日从en.wikipedia.org检索。
- Clark,John,OE(2004)。基本科学词典。巴恩斯与贵族丛书。
- Atkins,P.,de Paula,J.(1978/2010)。物理化学(1978年第一版),2010年第九版,牛津大学出版社,英国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