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幼粒细胞是一类特殊称为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其属于血细胞的骨髓谱系和被包括在该组的白血细胞的血细胞的造血祖细胞。
血液是专门用于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液体结缔组织。它分布在全身,由细胞和非细胞成分组成。
早幼粒细胞的照片(来源:Bobjgalindo,来自Wikimedia Commons)
它的细胞成分包括红血球或红血球,白血球或白血球,巨核细胞,血小板和肥大细胞,它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通过“造血”过程产生。
在造血过程中,一组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繁殖并产生两个细胞系的祖细胞,这些细胞系称为髓系(CFU-S脾的集落形成单位)和淋巴系(淋巴系)。集落形成CFU-Ly淋巴细胞)。
两组单能祖细胞起源于骨髓谱系(它们增殖形成单个细胞系)。一种产生粒细胞/巨噬细胞,另一种产生巨核细胞/红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祖细胞的组又分裂形成对应于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四个细胞系。前髓细胞是前三种细胞的前体细胞的名称。
粒细胞的形成
除中性粒细胞外,粒细胞均来自特定的单势祖细胞组,嗜中性粒细胞除外,它们来自双能细胞(能够产生两种独立的细胞系)。
这些祖细胞是多能干细胞的后代,多能干细胞是骨髓谱系中的第一个连接点,被称为脾脏或CFU-S的集落形成单位。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别来自分别称为CFU-Eo和CFU-Ba的前体。
如所讨论的,嗜中性粒细胞来自称为CFU-GM(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双能细胞系,其随后分为CFU-G细胞系(来自嗜中性粒细胞)和CFU-M系(来自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CFU-G祖细胞以及CFU-Eo和CFU-Ba都分裂并产生第一个前体细胞,称为成髓细胞。不论成纤维细胞来自何细胞,成纤维细胞彼此相同。
早幼粒细胞来自成纤维细胞来自三个细胞系的有丝分裂,也就是说,既来自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祖细胞,又来自嗜中性粒细胞。这些再次分裂并形成骨髓细胞。
骨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分裂并形成间质细胞,后者逐渐分化形成每种细胞系的成熟细胞。
整个过程由不同的分子元素和生长因子调节,这些分子决定了从一个阶段到下一阶段的进展,并且在细胞成熟和分化过程中至关重要。
特点
与成髓细胞一样,由于它们是相同的,因此无法区分来自这三种细胞系中任何一种的原代髓细胞。
关于形态,已知早幼粒细胞是大细胞,并且其直径在18至24微米之间变化。它们具有有丝分裂能力,即它们可以除以有丝分裂。
它们具有圆形或半椭圆形的核,染成红蓝色,并且可以欣赏带有一个或两个核仁的精致染色质模式。在这一阶段,观察到开始形成粒细胞特征性核被膜的压痕。
与成髓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相比,早幼粒细胞具有更大的异染色质积聚,这被视为“染色质模式”,在此阶段之前并不明显。
在其蓝色细胞质中,是一个粗糙的内质网,与一个突出的高尔基体,大量的活性线粒体和直径大于0.5μm的溶酶体有关。在细胞外围未观察到细胞质囊泡。
在粒细胞生成(粒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早幼粒细胞是唯一产生嗜酸性颗粒(初级颗粒)的细胞。
这些是非特异性颗粒,似乎具有与溶酶体相似的活性,因为它们含有大量浓度的酸性水解酶,溶菌酶,具有杀菌活性的蛋白质,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
特征
早幼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充当嗜酸性,嗜碱性和嗜中性粒细胞系的前体细胞。
由于在这种类型的细胞中,唯一的嗜铁性或非特异性颗粒起源并积累,因此这些细胞对于粒细胞的形成至关重要。
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三类粒细胞,即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机体抵抗寄生虫,寄生虫感染以及过敏和过敏反应的第一道防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
病理学
在某些急性白血病中,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到早幼粒细胞中的某些异常,例如CD 13,CD 117和CD33的过表达以及CD15标志物的缺失或表达不足。
这些在某些白血病,特别是M3髓样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研究中已取得重要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它是一种髓样白血病。希勒斯塔德(Hillestad)在1957年发现了这种病理,但在1970年描述了其遗传起源。
在这种病理学中,早幼粒细胞呈现出与核小体破裂有关的遗传异常(APL-RARα基因)。这样可以防止细胞成熟并继续其分化过程。
因此,细胞停留在那个阶段。此外,遗传异常也影响细胞凋亡的抑制。这就是为什么细胞不会死亡并在骨髓中积累的原因,因为它们不可避免地进入循环系统。所有这些都加剧了画面。
它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和感染,发烧,面色苍白,体重减轻,疲劳,食欲不振等。
治疗
幸运的是,这些异常细胞具有-α-反式维甲酸或维甲酸的受体,当将该药物用作治疗药物时,可促进早幼粒细胞向骨髓细胞的分化,从而获得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
可以同时进行血小板输注,三氧化二砷(ATO)和蒽环类药物化疗,尽管后者具有心脏毒性。
为了监测疾病并查看治疗是否有效,应进行实验室检查,例如骨髓活检和完整的血液学检查。
缓解后,患者必须继续维持治疗一年,以免复发。
诊断
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早幼粒细胞改变其形态。它们呈现出畸形的核,可能具有不规则的边界或异常的小叶。他们呈现出丰富的Auer体,这是该病理学的病理学特征。
还增强了嗜锌颗粒(超颗粒变体)。但是,有一种变体具有非常细的颗粒(微颗粒),在光学显微镜下几乎看不到。
有用于诊断的APL-RARα受体单克隆抗体。另一方面,这些细胞的CD33,CD13有时是CD2染色呈阳性。虽然它对CD7,CD11b,CD34和CD14产生了阴性染色。
慢性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通常在外周血涂片中仅存在10%的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的情况下发生这种病理。它在成年人中更常见,但儿童也会受到影响。
该病进展缓慢,但可能突然变为急性,如果变为急性,则未成熟细胞的百分比增加。急性白血病更具侵略性,因此更难治疗。
参考文献
- Despopoulos,A。和Silbernagl,S。(2003)。生理学彩色图集(第5版)。纽约:Thieme。
- Di Fiore,M。(1976)。正常组织学地图集(第二版)。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El Ateneo社论。
- 卢克·迪德克(1950年)。高产组织学(第二版)。宾夕法尼亚州费城: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
- Gartner,L.&Hiatt,J.(2002)。文本《组织学地图集》(第二版)。墨西哥DF:McGraw-Hill Interamericana编辑。
- 约翰逊(1991)。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第二版)。巴尔的摩,玛丽莲(Marylnand):独立研究的国家医学系列。
- Kuehnel,W。(2003)。《细胞学,组织学和显微解剖学彩色图谱》(第4版)。纽约:Thieme。
- Ross,M。和Pawlina,W。(2006)。组织学。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文本和地图集(第5版)。利平科特·威廉姆斯和威尔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