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形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构成人类最著名的寄生虫之一,引起了一种一直给人类造成严重破坏的疾病,疟疾。
这是最后描述的引起疟疾的寄生虫。这是斯蒂芬斯(Stephens)在1922年所做的,他早在几年前就在一名东非患者的血液中对其进行了观察。引起他注意的是红细胞呈椭圆形,这就是为什么他决定将其命名为椭圆形疟原虫。
血液中的卵圆形疟原虫。来源:Wikimedia Commons的Osaro Erhabor博士
椭圆形疟原虫可能是疟原虫属寄生虫中危害最小的一种。即使如此,它也能在健康个体中引起疟疾的发展,尽管它比其他疟原虫物种的毒性低。
分类
域: Eukarya
王国: Protista
y:蚜虫
类别:附子纲
订购: Haemosporida
家庭:疟原虫科
属:疟原虫
物种:疟原虫
形态学
在血液中发现卵圆形疟原虫有不同的阶段。每个体育场都有自己的特点:
滋养体
幼虫具有形成小的暗褐色块的色素。同样,它的形状像一个环,大约占红血球大小的三分之一。细胞质在液泡周围形成一个圆圈。
成熟的滋养体是致密的,通常没有液泡,并且具有像年轻滋养体一样的色素。
Schizont
它们占据红细胞细胞质的一半以上。颜料浓缩成团。
配子体
存在两种类型的配子细胞:巨配子细胞和微配子细胞。
巨配体细胞
他们有浓缩的染色质。它可以是椭圆形或圆形的。它具有分散在整个细胞质中的浅棕色颜料。这是同质的。
微配子体
维持巨配子体的形状。细胞质是无色或浅色的晕圈。颜料分布在小颗粒中。它具有分散的染色质。
一般特征
卵圆形疟原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世界上占很小比例的疟疾病例。
它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这意味着它们由单个细胞组成,并且在其中是一个细胞核,其中包含核酸(DNA和RNA)。
它是生活中的寄生虫,这意味着要充分发展,它必须在宿主的细胞内。在这种情况下,宿主可以是人类或其他脊椎动物。
同样,他们需要媒介剂,在其中发生其周期的性阶段。卵形疟原虫的媒介是按蚊属(Anopheles)属的雌性,是一种蚊子。
说到栖息地,它是有限的。仅在西非和一些亚洲国家(例如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发现了疟原虫。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也很常见。
-传播
疟疾是通过按蚊属的雌性蚊子叮咬传播的,可以将唾液腺中的孢子细胞携带到唾液腺中,这样就可以通过叮咬一个健康的人来对其进行接种。
疟疾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的疾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受这种病理影响最大的地区是非洲大陆(特别是撒哈拉以南地区),亚洲和拉丁美洲。
该疾病的主要危险人群包括:
-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尤其是那些感染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人。
- 前往该病流行地区的人,例如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某些地区。
- 当返回原籍国时,来自流行地区的移民生活在非流行地区。
-潜伏期
潜伏期是从寄生虫进入血液开始,疾病在身体上显现出来的时间。
对于卵形疟原虫,潜伏期在12至18天之间。当然,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症状的显现速度,而宿主的免疫系统状况影响最大。
-体征和症状
疟疾的特征是反复发作,可以看到以下症状:
- 高烧
- 大汗淋漓
- 颤抖可能会加剧。
- 腹泻
- 呕吐
- 严重头痛
- 骨痛
-诊断
建议当一个人开始表现出可归因于疟疾的症状时,应立即去看医生,以便他可以开始进行准确的诊断。
有几种测试可用于诊断这种病理。
外周血涂片和厚血膜
首先,将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另一个载玻片的帮助下散布,形成一层薄薄的血。
在厚液滴中,将几滴液滴放在载玻片上,聚结并散开,形成厚而均匀的层。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样品以检测寄生虫的存在。
血迹
对于这种病理的诊断,可以使用许多染色剂,例如:Giemsa,Field,Leishman染色和a啶橙染色。
寄生抗原的检测
它们是商业快速测试,旨在检测合成各种疟原虫物种的特定蛋白质。这些包括恶性疟原虫产生的富含组氨酸的蛋白质2(HRP-2),以及由4种嗜血杆菌分泌的寄生性乳酸脱氢酶(LDH)。
聚合酶链反应测试(PCR)
这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可检测导致疟疾的任何疟原虫物种的DNA。
-治疗
疟疾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这将始终取决于主治医师的判断。
使用的药物包括氯喹和伯氨喹以及奎宁。已证明这些药物可有效消除寄生虫形式。
参考文献
- Collins,W.和Jeffery,G.(2005)。卵圆形疟原虫:寄生虫和疾病。临床微生物学评论。18(3)。570-581。
- 。新墨西哥州费尔利(1933年)。一例由于椭圆形疟原虫Stephens 1922所致的疟疾。Med。J. 7月15日:1-4。
- 有关公共卫生的寄生虫的实验室鉴定。卵形疟原虫。取自:cdc.gov
- R·洛佩斯·韦莱兹。评论和更新:传染病:疟疾。药物。第08卷-第70页 3742-3750
- E. Worrall,S。Basu和K. Hanson(2005)“疟疾是一种贫穷的疾病吗?文献综述,“ Tropical Med and Intl Health 10:1047-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