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特点
- 它们是蛋白质结构
- 它们是结合酶的一部分
- 他们承认各种辅因子
- 辅酶功能
- 创建全酶
- 导致催化作用
- 例子
- 碳酸酐酶
- 血红蛋白
- 细胞色素氧化酶
- 酒精脱氢酶
- 丙酮酸激酶
- 丙酮酸羧化酶
- 乙酰辅酶A羧化酶
- 单胺氧化酶
- 乳酸脱氢酶
- 过氧化氢酶
- 参考文献
一个脱辅基酶是一种酶,这就是为什么它也被称为脱辅基蛋白的蛋白质部分。脱辅酶是无活性的,也就是说,它不能执行其进行某种生化反应的功能,并且直到它与称为辅因子的其他分子结合时才是不完整的。
蛋白质部分(脱辅基酶)与辅因子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酶(全酶)。酶是可以增加生化过程速度的蛋白质。有些酶需要其辅助因子来进行催化,而另一些则不需要。
主要特点
它们是蛋白质结构
脱辅基酶对应于酶的蛋白质部分,是一种分子,其功能是充当体内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它们是结合酶的一部分
不需要辅助因子的酶称为简单酶,例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脲酶。相反,需要特定辅因子的酶被称为缀合酶。它们由两个主要成分组成:辅因子,即非蛋白质结构;辅因子。和脱辅酶,蛋白质结构。
辅因子可以是有机化合物(例如维生素)或无机化合物(例如金属离子)。有机辅因子可以是辅酶或辅基。辅酶是与酶松散结合的辅因子,因此可以容易地从酶的活性位点释放。
他们承认各种辅因子
有许多辅因子与脱辅酶结合产生全酶。常见的辅酶为NAD +,FAD,辅酶A,维生素B和维生素C。与脱辅酶结合的常见金属离子为铁,铜,钙,锌和镁等。
辅因子与脱辅酶紧密或松散地结合,以将脱辅酶转化为全酶。从辅酶中除去辅因子后,辅因子会转换回无活性和不完全的脱辅酶。
辅酶功能
创建全酶
脱辅基酶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全酶:脱辅酶与辅因子结合,并由此产生全酶。
导致催化作用
催化是指可以加速某些化学反应的过程。由于脱辅酶,全酶得以完成并能够激活其催化作用。
例子
碳酸酐酶
碳酸酐酶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环境中稳定二氧化碳浓度的关键酶。
没有这种酶,二氧化碳到碳酸氢盐的转化(反之亦然)将非常缓慢,几乎不可能进行重要的过程,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时的呼气。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球形蛋白,存在于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和许多无脊椎动物的血浆中,其功能是转运氧气和二氧化碳。
氧气和二氧化碳与酶的结合发生在称为血红素基团的位点,该位点使脊椎动物血液呈红色。
球状血红蛋白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是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一种酶。包含铁和卟啉。
这种氧化酶对于能量产生过程非常重要。它在线粒体膜中被发现,在那里它催化电子从细胞色素到氧气的转移,最终导致水和ATP(能量分子)的形成。
酒精脱氢酶
酒精脱氢酶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肝和胃中的酶。这种脱辅基酶催化酒精代谢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乙醇和其他醇类的氧化。这样,它将它们转化为乙醛。
其名称表示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前缀“ des”表示“否”,而“氢”表示氢原子。因此,醇脱氢酶的功能是从醇中除去氢原子。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是在葡萄糖分解(糖酵解)的细胞过程中催化最后一步的脱辅酶。
其功能是促进磷酸基团从磷酸烯醇丙酮酸转移至二磷酸腺苷,从而产生一分子丙酮酸和一分子ATP。
丙酮酸激酶在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具有4种不同形式(同工酶),每种形式都具有与这些组织的代谢需求相匹配所必需的特定动力学特性。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羧化酶是催化羧化的酶。也就是说,羧基转移到丙酮酸分子上形成草酰乙酸。
它在不同的组织中具有特定的催化作用,例如:在肝脏和肾脏中,它可以促进葡萄糖合成的初始反应,而在脂肪组织和大脑中,它可以促进丙酮酸中脂质的合成。
它也参与碳水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其他反应。
乙酰辅酶A羧化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是脂肪酸代谢中的重要酶。它是一种在动物和植物中都发现的蛋白质,具有几个催化不同反应的亚基。
它的功能基本上是将羧基转移到乙酰辅酶A,将其转化为丙二酰辅酶A(丙二酰辅酶A)。
它具有2个亚型,分别称为ACC1和ACC2,它们的功能和在哺乳动物组织中的分布不同。
单胺氧化酶
单胺氧化酶是存在于神经组织中的一种酶,在该组织中,它对某些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褪黑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失活具有重要作用。
参与大脑中各种单胺的生化降解反应。在这些氧化反应中,酶使用氧气从分子中除去氨基,并产生醛(或酮)和相应的氨。
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在动物,植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中发现的酶。其功能是促进乳酸向丙酮酸的转化,反之亦然。
该酶在细胞呼吸中很重要,在此过程中,食物中的葡萄糖会降解,从而获得细胞所需的能量。
尽管乳酸脱氢酶在组织中丰富,但是在血液中该酶的水平较低。但是,当发生受伤或疾病时,许多分子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乳酸脱氢酶是某些伤害和疾病例如心脏病发作,贫血,癌症,HIV等的指标。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存在于所有存在氧气的生物中。它是一种酶,可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反应。这样可以防止有毒化合物的积累。
因此,它有助于保护器官和组织免受过氧化物的破坏,过氧化物是在许多代谢反应中连续产生的化合物。在哺乳动物中主要在肝脏中发现。
参考文献
- Agrawal,A.,Gandhe,M.,Gupta,D.,&Reddy,M.(2016年)。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LDH)-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中的初步研究。临床与诊断研究杂志,6-8。
- Athappilly,FK和Hendrickson,WA(1995)。通过MAD阶段确定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生物素结构域的结构。结构,3(12),1407–1419。
- Berg,J.,Tymoczko,J.,Gatto,G.和Strayer,L.(2015年)。生物化学(第8版)。WH Freeman and Company。
- Butt,AA,Michaels,S.&Kissinger,P.(2002)。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某些机会性感染和HIV进展的关系。国际传染病杂志,6(3),178–181。
- Fegler,J。(1944)。碳酸酐酶在血液中的功能。大自然,137–38。
- Gaweska,H.和Fitzpatrick,PF(2011)。单胺氧化酶家族的结构和机制。生物分子概念,2(5),365–377。
- Gupta,V.和Bamezai,RNK(2010)。人丙酮酸激酶M2:一种多功能蛋白质。蛋白质科学,19(11),2031-2044。
- Jitrapakdee,S.,St Maurice,M.,Rayment,I.,Cleland,WW,Wallace,JC,&Attwood,PV(2008)。丙酮酸羧化酶的结构,机理和调控。生化杂志,413(3),369-387。
- Muirhead,H.(1990)。丙酮酸激酶的同工酶。生物化学学会学报,第18期,193-196。
- 所罗门,E。,伯格,L。和马丁,D。(2004)。生物学(第7版)。
- 苏普兰,CT(2016)。碳酸酐酶的结构和功能。生化杂志,473(14),2023-2032。
- Tipton,KF,Boyce,S.,O'Sullivan,J.,Davey,GP,和Healy,J。(2004)。单胺氧化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现行药物化学,第11卷(15),1965-1982年。
- Voet,D.,Voet,J.&Pratt,C.(2016年)。生物化学基础:分子水平上的生命(第5版)。威利。
- Xu,HN,Kadlececk,S.,Profka,H.,Glickson,JD,Rizi,R.,&Li,LZ(2014)。乳酸含量高是肿瘤转移风险的指标吗?使用超极化13 C-丙酮酸的MRS初步研究。学术放射学,第21卷第2期,第223-2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