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和性格之间存在差异,尽管这两个概念通常可以互换使用,尤其是在口语中。气质是定义人的生活方式中最生物学和遗传决定的元素的概念。
相反,性格是指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这些因素参与塑造个体的个人属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气质和性格都可以用作个性的同义词。但是,他们都没有完全决定人民的生活方式
同样,气质和性格也不是指同一结构,因为它们每个都定义了有关人类个人属性的特定方面。
气质和性格之间的主要区别
1-先天与后天
气质和性格的病因起源不同。也就是说,在干预其发展的因素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气质的特征是具有先天的基础,而性格是获得的要素。
目前,在确认人格构成既取决于遗传因素又取决于环境因素方面,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
因此,从总体上讲,气质可以解释为来自遗传和先天因素的个性的那部分,以及环境因素的特征以及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但是,必须牢记,角色不仅指获得的人格环境要素。实际上,该成分涵盖了气质和环境的遗传方面。
出于这个原因,有人认为气质是一种天生的,生物学的结构,而性格则暗示了通过遗传成分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所阐述的个人方面。
2-生物与社会
在与前述观点相同的意义上,气质和性格分别通过呈现生物学和社会基础而不同。
气质是人类发展的生物学层面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它构成了关于存在方式,行为和举止的一系列属性,这些属性是人类遗传发展的一部分。
相反,品格既包括人的生物学方面又包括社会方面。因此,性格可以被解释为个人气质的调节和改变。气质和性格之间的差异在于上文讨论的起源不同。
气质是天生的,仅通过人类基因组发展。相反,角色暗示着通过个体与他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与社交环境中的发展对遗传属性的某种修饰。
3-遗传与环境
以前的两个差异可以包含在二分法中,该二分法引起了人们心理和心理发展的描述和解释:遗传学和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讲,假定在个人个性的构型中,这两个要素以双向方式参与。换句话说,环境和遗传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的生存方式。
因此,性情允许举例说明直接依赖于个体遗传发育的人格要素。每个人都有一系列基因,这些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生存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遗传学(气质)构成了人格的基础。但是,由于环境似乎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并非仅通过继承的宪法来发展。
在这一刻出现了角色的概念。重要的是要记住,角色不仅指塑造人格的环境或外部刺激。
而是,角色定义了广泛的心理成分,这种心理成分是由于与对象所处环境接触而使气质发生变化的。
4-稳定与可修改
气质与性格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稳定性。也就是说,它具有修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气质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是人的高度稳定的元素。因此,它构成了存在方式中最不可移动的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气质是在不同情况下相同地表现出来的特征性方面,并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呈现任何类型的修饰。
相反,角色包含一系列更加不稳定和可修改的角色属性。
实际上,它的构象取决于对象与环境的关系,因此,根据其形式,角色将采用一系列确定的属性。
简而言之,气质是依赖遗传的人格的稳定基础,而性格则是依赖于上下文的人们存在方式的可修改部分。
5-可教育与不可教育
在与上一点相同的意义上,气质和性格的“可教育性”程度不同。
作为一种稳定且不可移动的元素,这种气质是无法教授的。换句话说,不能对其进行修改和改进。
依赖于气质的行为反应与个体的遗传成分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进行的干预极少。
相反,性格则相反。这是上下文相关的,因此是高度可教育的。
态度,行为模式,学习的行为……所有这些方面构成了随着环境的气质变化而发展的有根据的反应,也就是说,它们是人的性格的一部分。
6-可控与不可控
气质是不动,不可改变且“不可教”的,也是高度不可控的元素。也就是说,基于人的生物学方面的行为和认知反应通常会自动出现。
另一方面,涉及人物的属性是人可控制的,因此人或多或少地能够阐述更喜欢他们的人物方面。
通常,行为抑制,压制或采取明智的行为通常由性格决定,另一方面,最冲动和本能的反应通常受人的气质的影响。
7-基因型与表型
通常,气质和性格可以在参与人类发展的基因型和表型二分法中区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因型是根据生物体的内部遗传因素,其基因以及通过扩展其基因组状态的一个成员。
它基于生物体的遗传含量,并且关于个体的个性,通过气质来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表型是根据生物体中可观察到的物理性质(包括其在所有描述级别的形态,生理和行为)可作为其成员的一类。
它构成了有机体的可观察特性,在人格领域中,它是通过性格表现出来的。
8-遗传测定
行为的遗传决定假定,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由人类的遗传属性决定。
这样,基因和人类基因组将成为确定个人个性的关键要素。
这些方面通过性情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表明了存在方式的一系列属性,这些属性仅由人们的基因决定性决定。
9-干预个人经验和环境
环境和个人经验在上下文中的影响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另一系列研究。
这些元素在气质中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在角色中确实获得了最大的表达。
该特征表明人的遗传属性可以改变,因此,受试者的存在方式取决于环境因素对气质的影响。
10-养成习惯
最后,习惯的习得是允许区别性情特征的另一方面。
实际上,许多研究表明,性格是通过气质与在环境中习得的习惯的结合而形成的。
最后,性格(气质和学习习惯)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会产生个性。
参考文献
- Barlow D.和Nathan,P.(2010年),《牛津临床心理学手册》。牛津大学出版社。
- Caballo,V.(2011)《心理病理学和心理疾病手册》。马德里:Piramide编。
- DSM-IV-TR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2002)。巴塞罗那:马森。
- Obiols,J。(编辑)(2008)。普通精神病理学手册。马德里:新图书馆。
- Sadock,B.(2010)临床精神病学Kaplan&Sadock袖珍手册。(第5版)巴塞罗那:Wolters Klu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