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沙尼亚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代表欧盟的这个国家。该标志是三色的,具有三个相等大小的水平条纹,分别是蓝色,黑色和白色。该国旗自1918年以来就存在,但在爱沙尼亚脱离苏联独立后于1990年重新采用。
它的首次正式使用是在1918年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它以前曾在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下,很快又回到了苏联,直到1990年它一直隶属于苏联。在此期间,其旗帜与共产主义美学相符。
爱沙尼亚国旗。(由用户:SKopp最初绘制。用户:PeepP更改为蓝色,以匹配图像(网址为http://www.riigikantselei.ee/?id=73847),通过Wikimedia Commons。
尽管没有官方含义,但蓝色已与爱沙尼亚的天空和海洋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黑色一直是该国土壤及其固有财富的代表色。此外,白色代表着人们追求的幸福和光明。这就是Aleksander M Alttus在1881年提出的解释。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与北欧国家的关系,有人建议将爱沙尼亚国旗更改为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架。
国旗的历史
爱沙尼亚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历史始于20世纪初期,并在其终结之前被重新吸收。但是,从历史上看,爱沙尼亚领土与欧洲不同的殖民国联系在一起。首先,德国和丹麦在爱沙尼亚拥有财产,后来依靠瑞典。
随着时间的流逝,俄罗斯帝国巩固了自己在爱沙尼亚的领土。从18世纪到20世纪末,该国实际上处于莫斯科的统治之下。
俄罗斯帝国中的爱沙尼亚
谈论爱沙尼亚的历史主要是要讲俄国统治。从1710年起,北方大战后,俄罗斯吞并了包括爱沙尼亚在内的瑞典波罗的海各省。这样,俄罗斯帝国在19世纪之外的整个18世纪剩余时间内都保持着权力。
在俄罗斯帝国,不同的王室亭阁相继相继建成。但是,从1668年起,开始记录使用白色,蓝色和红色的三色标志。
海军方面是第一次提到它的用途。在荷兰人卡莱尔·阿拉德(Carel Allard)撰写的一本旗帜书中,旗帜用君主制符号表示。
它在陆地上的使用在1883年左右开始正式使用,这种情况也影响了爱沙尼亚,因为它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旗帜没有任何其他符号,也带有帝国武器。
俄罗斯的帝国旗帜。(来自Wikimedia Commons的Osipov Georgiy Nokka)。
爱沙尼亚省在俄罗斯帝国的旗帜
俄罗斯帝国的爱沙尼亚省悬挂国旗。这也由三色的三个相同大小的水平条纹组成。它们的颜色依次为绿色,紫色和白色。
沙皇君主制被推翻后,该旗被保留。俄罗斯临时政府创建了爱沙尼亚自治州,该州一直持续到1918年。此外,在该政府中,传统的爱沙尼亚领土与利沃尼亚省的一部分统一。
爱沙尼亚省的旗子在俄罗斯帝国。(通过原始上传者是爱沙尼亚语Wikipedia的Urmas。(从et.wikipedia转移到Commons。),通过Wikimedia Commons。
爱沙尼亚第一独立
政治局势在1918年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几个月前,即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部队在莫斯科取得了胜利。弗拉基米尔·列宁随即创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德军入侵该国,并试图建立一个涵盖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p国。但是,此尝试失败。爱沙尼亚于1918年宣布独立,并与新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关系。苏维埃政府经过两年的战争,承认了独立。
爱沙尼亚当时使用的唯一标志与当前标志相同。它由蓝色,黑色和白色的三色标志组成。该标志是1886年在爱沙尼亚学生协会的亚历山大·姆特斯(AleksanderMõttus)的启发下设计的。爱沙尼亚的另一个爱沙尼亚学生社团Baltica-Borussia Danzing也采用了这些方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该符号成为爱沙尼亚民族主义的符号,因此在独立后被采用。爱沙尼亚共和国和国旗一起屹立了22年。
苏联占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改变了爱沙尼亚的主权。在德国前进之前,苏联红军于1940年占领了爱沙尼亚。
苏联政权组织了有监督的选举,这导致爱沙尼亚议会宣布该国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并要求其加入苏联。
从那时起,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就用红布作为旗帜。除了铭文ENSV之外,左上角还有一个黄色的锤子和镰刀。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旗帜。(1940-1953)。(通过Eesti NSV(lipuselts.ee),通过Wikimedia Commons)。
德国占领
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侵了苏联,并占领了波罗的海国家。那次入侵发生在1941年到1944年之间,当时苏联军队重新进入了该领土。
在此期间,德国人将爱沙尼亚三色旗视为区域性标志,始终将纳粹标志保持在前。
纳粹德国的旗子。(由Wikimedia Commons的Fornax提供)。
重返苏联统治
苏军在穿越欧洲前进的过程中,于1944年重新获得了爱沙尼亚领土,并占领了整个非洲大陆的东部。从那一刻起,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再次生效。它一直保留其国旗,直到1953年对其进行了修改,恢复了部分国旗的蓝色。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新国旗恰逢强大的苏维埃独裁者爱斯夫·斯大林(Iosif Stalin)逝世。因此,它是去盐化过程中使用的符号。
在设计中,保留了带有黄色锤子和镰刀的红色布料。但是,在下部添加了蓝色条纹,并带有起伏线条的白色闪光,仿效大海。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旗帜。(1953-1991)。(通过Eesti NSV(lipuselts.ee),通过Wikimedia Commons)。
爱沙尼亚独立
在整个20世纪中叶统治东欧的苏联集团在几年内崩溃了。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整个地区开始出现共产主义政权的终结。
苏联最终于1991年永久解散,但爱沙尼亚已于1990年再次宣布独立。
以前,在1980年代后期,爱沙尼亚人开始使用该旗帜,尤其是在音乐表演中。
1899年2月24日,它在仍然屹立的朗·赫尔曼塔(Long Hermann Tower)中吊起。1990年8月7日,新生的爱沙尼亚共和国议会批准了它的使用。从那时起,它一直没有变化。
标志的含义
爱沙尼亚国旗没有官方意义。但是,许多都与自然相关,是表达旗帜颜色的轴。
AleksanderMõttus的最初构想旨在反映蓝色被识别为天空,湖泊和海洋。这种颜色也将成为稳定和国家忠诚的象征。
黑色被认为代表该国的土壤,而白色通常被认为代表光明,和平与幸福。
据称,蓝色代表天空,黑色代表黑暗的植被,白色代表地面上的雪。
北欧国旗
从历史上看,爱沙尼亚自从成为丹麦和瑞典成员以来就一直与其他北欧国家有联系。因此,考虑了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架在内的爱沙尼亚国旗的不同设计。
该倡议的支持者认为,这将使爱沙尼亚更接近欧洲,而不再是看起来像俄罗斯的三色旗。
还可以解释为,爱沙尼亚在社会上比波罗的海国家更像北欧国家,因此国旗应适应这一现实。但是,还没有正式的变革倡议。
爱沙尼亚北欧国旗提案。(由用户:Madden,来自Wikimedia Commons)。
参考文献
- Arias,E.(2006年)。世界的旗帜。社论Gente Nueva:古巴哈瓦那。
- 爱沙尼亚驻华盛顿大使馆。(科幻)。爱沙尼亚一览。爱沙尼亚驻华盛顿大使馆。从estemb.org恢复。
- Riigikogu。(2005)。爱沙尼亚国旗法。从riigiteataja.ee中恢复。
- 史密斯W.(2013)。爱沙尼亚的旗子。大英百科全书公司 从britannica.com恢复。
- Taagepera,R.(2018年)。爱沙尼亚:恢复独立。Routledge。从taylorfrancis.com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