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述不完全显性是一个在其中显性等位基因不屏蔽隐性等位基因完全遗传现象的效果; 也就是说,它不是完全主导。它也被称为半显性,该名称清楚地描述了等位基因中发生的事情。
在发现之前,已经观察到的是后代中角色的完全优势。1905年,德国植物学家卡尔·科伦斯(Carl Correns)在研究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花朵颜色时首次描述了不完全的优势。
由不完全优势引起的F1代的中间表型
当观察到纯合子之间的杂交的杂合子代时,不完全优势的影响变得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后代的表型相对于父母的表型是中间的,而不是优势表型,这是在优势地位完全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
在遗传学中,优势是指基因(或等位基因)相对于其他基因或等位基因的特性。等位基因在抑制表达或控制隐性等位基因的作用时显示出优势。支配有几种形式:完全支配,不完全支配和共支配。
在不完全的优势中,后代的出现是等位基因或基因的部分影响的结果。在诸如眼睛,花朵和肤色等性状的多基因遗传(许多基因)中,存在不完全的优势。
例子
本质上有几种不完全支配的情况。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改变观点(完整的生物体,分子水平等),以便确定这种现象的影响。这里有些例子:
科伦斯实验中的花朵(
植物学家科伦斯(Correns)在夜间用通常称为Dondiego的植物的花朵进行了实验,该花朵具有全红色或全白色的花。
科伦斯在红色的纯合植物和白色的纯合植物之间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介于父母亲的中间(粉红色)。红色花朵的野生型等位基因指定为(RR),白色等位基因指定为(rr)。所以:
亲代(P):RR(红色花朵)x rr(白色花朵)。
子代1(F1):Rr(粉红色的花朵)。
通过使这些F1后代自我受精,下一代(F2)产生了1/4红色开花植物,1/2粉色开花植物和1/4白色开花植物。F2代的粉红色植物是杂合的,具有中间表型。
因此,F2代表现出1:2:1的表型比例,这与简单孟德尔遗传所观察到的3:1的表型比例不同。
在分子水平发生的现象是,导致白色表型的等位基因导致色素沉着所需的功能蛋白缺乏。
根据基因调控的影响,杂合子只能产生正常蛋白质的50%。该量不足以产生与纯合子RR相同的表型,纯合子RR可以产生两倍于该蛋白的蛋白。
在这个例子中,合理的解释是50%的功能蛋白不能达到与100%的蛋白相同的色素合成水平。
孟德尔实验中的豌豆(
孟德尔研究了豌豆种子形状的特征,并在视觉上得出结论,RR和Rr基因型产生圆形种子,而rr基因型产生皱纹种子。
但是,您越看越清楚,杂合子与野生型纯合子就不一样了。起皱的种子的特殊形态是由于r等位基因缺陷导致种子中淀粉沉积量的大量减少而引起的。
最近,其他科学家解剖了圆形的,起皱的种子,并在显微镜下检查了它们的含量。他们发现,杂合子的圆形种子与纯合子的种子相比,实际上含有中等数量的淀粉粒。
所发生的是,在种子中,功能蛋白的中间量不足以产生与纯合载体中一样多的淀粉粒。
因此,关于特质是显性还是不完全显性的观点可能取决于在个体中对特质的检查程度。
己糖胺酶A(Hex-A)
一些遗传性疾病是由于缺乏酶引起的。即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蛋白质的缺乏或不足。例如,Tay-Sachs病是由Hex-A蛋白的缺乏引起的。
对该疾病具有杂合性的个体,即具有产生功能性酶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和不产生该酶的突变型等位基因的个体,与野生型纯合子个体一样健康。
但是,如果表型基于酶的水平,则杂合子的酶水平介于纯合子显性(全酶水平)和纯合隐性(无酶)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正常酶量的一半足以保证健康。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在分子水平和身体水平上都可以在携带者中观察到的不完全优势的一个例子。具有两个导致该疾病的等位基因的人缺乏肝细胞受体。
这些受体负责以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形式从血流中摄取胆固醇。因此,没有这些受体的人会积聚LDL分子。
具有单个突变(引起疾病)等位基因的人的受体数量是正常值的一半。具有两个野生型等位基因(它们不会引起疾病)的人具有正常数量的受体。
这些表型与受体数量平行:具有两个突变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婴儿期死于心脏病发作,具有一个突变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在成年初期心脏病发作,而具有两个野生型等位基因的个体则没有这种形式。遗传性心脏病。
参考文献
- Brooker,R.(2012年)。遗传学的概念(第一版)。麦格劳-希尔公司
- Chiras,D.(2018年)。人类生物学(第 9版)。琼斯和巴特利特学习。
- 康明斯,米(2008)。人类遗传:原理与问题(第 8版)。圣智学习。
- Dashek,W。和Harrison,M。(2006)。植物细胞生物学(第一版)。CRC出版社。
- Griffiths,A.,Wessler,S.,Carroll,S.和Doebley,J.(2015年)。遗传分析导论(第11版)。弗里曼
- 刘易斯(2015)。人类遗传学:概念和应用(第11版)。麦格劳-希尔教育。
- Snustad,D.&Simmons,M.(2011年)。遗传学原理(第6版)。约翰·威利和儿子。
- Windelspecht,M.(2007年)。遗传学101(第一版)。格林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