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分工被理解为是世界上生产过程中的国家之间存在的分裂。它出现在19世纪中叶,并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了更大的巩固。
国际分工是一个术语,用于解释每个国家如何融入世界经济,专门从事某些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以及如何根据经济基础对国家进行分类。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存在着以工业生产为基础的中央国家或工业化国家。
另一方面,有外围或非工业化国家,其粮食和原材料出口在经济上得到了支持。
国际分工的主要目标是利用每个国家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
同时,它通过在国家之间建立经济联系来促进商业交流。
起源
国际劳动分工起源于19世纪中叶,这是由于工业化国家由于其工业的生产性增长而不得不购买原材料的结果。
工业生产的增长以及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使得无法继续保持生产节奏,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原材料来满足需求。
因此,美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必须开始生产工业化国家不生产的原材料。
因此,将国家分为两个大的经济类别:工业化国家或中央国家,以及非工业化国家或周边国家。
工业化国家(也称为发达国家和/或中央国家)是拥有从事工业生产所必需的技术,经验和经济支持的国家。
另一方面,非工业化国家或外围国家是那些没有工业化条件但拥有自然财富的国家。
这使他们能够致力于每个国家最丰富的原材料的开采和出口。
中央和周边国家的特征
中央国家
-他们保持较高的工业和技术发展水平。
-他们的年产量很高。
-他们的人口教育水平很高。
-他们的婴儿死亡率较低。
-他们的贫困程度很低。
-劳动年龄人口中的大多数都有工作。
周边国家
-最初,他们的外债增加了(目前一些国家通过采用新的经济体系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们是原材料的开发者和出口商。
-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受教育率低。
-他们的贫穷程度很高。
-在某些情况下,工作年龄的人口是失业的。
周边国家包括: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
这些在稻米,玉米,棉花,糖,可可,咖啡,肉,铁,铝,煤炭,铜,木材和石油等的出口中脱颖而出。
应当指出,上述一些国家正在发展。因此,他们拥有一些行业。
国际分工的利弊
优点
-促进生产发展。
-促进国家之间的商业交流。
-促进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针对工业化国家)。
缺点
国际劳动分工造成财富分配不均,因为非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低于工业化产品。
这是由于存在一种称为“贸易条件恶化”现象的结果而发生的。在这种现象中,很明显,原材料在工业化产品旁边损失了相对价值(由自身或他人需求调节的价值),使国家外围设备正在减少资本。
因此,随着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工业化国家受到了青睐,他们的财富增加了,而其余国家的贫困增加了。
国际劳动分工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使不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依赖于强大的经济大国,阻止了建立工业,这将使它们具有经济独立性。
因此,据说这种分裂只会使大国受益。
新的国际分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其基础是资本从工业化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的大规模迁移。
因此,很明显,国际劳动分工不符合19世纪的现实。
今天,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导致了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因为那些以前是原材料生产国的国家现在生产工业化产品。
这种变化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结果:跨国公司在欠发达国家生产的成本较低,因为工资成本和税收低于发达国家。
就其本身而言,核心国家现在正致力于通过国家和国际投资来发展先进技术并使其资本获利。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观察到两个大集团:那些依靠外国投资生产的集团,以及那些在其他国家投资并开发优质技术的集团。
然而,仍然存在经济依赖性,现在增加了对最新一代电子设备的购买的过度增加。
新劳动分工的后果
-寻求扩大生产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增强。
-需要更高水平的工人培训。
-导致生产在世界各地转移。因此,可以观察到并非产品的所有部件都在同一地方制造。
-在某些国家/地区,规定的上班时间有所增加。
-在特定生产领域的专业化。
-财富分配不均。
参考文献
- 新的国际分工,于2017年9月26日从Wikipedia.org检索
- 国际分工,于2017年9月26日从academlib.com检索
- 国际分工,于2017年9月26日从fride.org检索
- 全球化和“较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于2017年9月28日从openresearch-repository.anu.edu.au检索
- Marin D.(2005年)。欧洲的新国际分工,于2017年9月28日从sfbtr15.de检索
- 国际分工的概念和合作原则,于2017年9月28日从link.springer.com检索
- 国际分工,于2017年9月28日从encyclopedia2.thefreedictionary.com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