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茨·施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年)是德国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家,是欧洲实证主义哲学家派(Vienna Circle)的领导人和创始人。他最持久的贡献包括科学领域的广泛哲学成就。
施利克继承了19世纪创立的哲学物理学家的传统。此外,他在普鲁士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的运动中也很有影响力。随着他在国际上的声望越来越高,Schlick被邀请在伦敦演讲,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并获得了许多加入著名的外国大学的邀请。
Georg Fayer,通过Wikimedia Commons
此外,他还创作了一系列对当代思想产生持久影响的论文和作品。Schlick和Vienna Circle思想家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传
早期和开始的工作
莫里茨·施利克(Moritz Schlick)于1882年4月14日出生于德国柏林,全名是弗里德里希·阿尔伯特·莫里茨·施利克(Friedrich Albert Moritz Schlick)。他在一个有钱人家的包围下长大。工厂经理恩斯特·阿尔伯特·施利克(Ernst Albert Schlick)和母亲家庭主妇艾格尼丝·阿恩特(Agnes Arndt)的儿子。
他在海德堡大学开始了物理学研究,然后进入洛桑大学,最后进入了柏林大学。
他的野心使他与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合作,并于1904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外,他还完成了他的第一篇论文,题为《非均匀介质中的光的反射》。
在哥廷根进行了一年的实验工作后,他去了苏黎世,在那里他致力于哲学研究。然后,在1908年,他发表了关于eudaemonism的作品“ The Wisdom of Life”,这是希腊的概念,其理论是幸福是对伦理的追求。
1910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逻辑的真理本质》的文章。后来,他发表了另一系列与科学,哲学和认识论有关的论文。1915年,施利克(Schlick)发表了一篇关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特殊论的文章。
维也纳圈
在1922年在罗斯托克和基尔大学获得职位后,他移居维也纳,担任“自然哲学”主席。
自从他到达维也纳以来,施利克展示了他在该领域的成功,为此他被邀请领导一群科学家和哲学家,他们于周四定期开会讨论科学内的哲学话题。
最初它被称为“恩斯特·马赫协会”,直到以“维也纳圈子”的名字而闻名。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是一个致力于启蒙运动理想的团体,包括逻辑经验主义,新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
在1925年至1926年之间,这个青年团体讨论了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工作,他向象征主义理论和语言的重要性迈进了一步。在Schlick和小组对作品的印象之后,他们决定花一些时间研究它。
施利克和小组考虑寻找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同意在哲学领域消失十年后加入。
但是,该项目的作者指出,他的作品在圈子里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被误解了。在那次事件之后,Schlick的纽带于1932年从维也纳圆环中丢失。
暗杀和解散维也纳圈子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人和奥地利的专制政权施加了政治压力。因此,维也纳圈子的许多成员不得不逃往美国和英国,导致该组织彻底瓦解。
尽管如此,施利克还是一生都留在了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学生约翰·内尔伯克(JohannNelböck)开始威胁施利克(Schlick),并威胁了四年。1936年6月22日,享年54岁的德国哲学家被四只脚和腹部击中,并在学生手中被杀死。
内尔伯克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此外,社会和政治因素也影响了谋杀决定。内尔伯克对该行为供认不讳,没有受到任何抵抗,但并不后悔自己的行为。
实际上,内尔伯克声称施利克的反形而上学哲学干扰了他的道德约束。1938年奥地利吞并纳粹德国后,凶手被判两年徒刑,假释后被释放,假释期延长至十年。
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
这所学校的中心学说是由来自著名维也纳圈子的一群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科学家开发的,由莫里茨·史里克(Moritz Schlick),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和阿尔德雷德·朱尔·艾尔(Aldred Jule Ayer)之间。
相对于作为唯一有效知识形式的科学方法,逻辑实证主义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与传统的实证主义相反,逻辑实证主义是基于经验的。也就是通过经验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的形式。
对于新实证主义者而言,除了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之外,对世界是一无所知的。
另一方面,他们建立了验证原则,该原则解释说,给出任何陈述的含义都是为了证实其真实性或虚假性。新实证主义者声称,最终,唯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Schlick坚持“批判现实主义”,这意味着认识论(或知识的研究)没有义务去寻找绝对的和真实的知识,而只是去寻找抵制关键证据的东西。
反物理学和语言
施利克认为,科学中使用的语言的目的是使构造可能为真或假的表达成为可能; 哲学家遵循同样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只适用于语法的某一点。
许多哲学家,特别是维也纳圈子的哲学家都认为,形而上学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大多数形而上学的主张往往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如果所有捍卫形而上学的人都断言自己具有意义,那么几乎不可能验证其真实性或虚假性。它超越了人类的认知能力。
德国哲学家认为形而上学违反了语言的所有逻辑规则。因此,形而上学的陈述不能是对或错,而是完全主观的。
最终,施里克(Schlick)不相信形而上学,因为它不符合他与维也纳圆环团队假设的意义验证标准。即便如此,最着迷于这个想法的人是莫里茨·施利克本人,他为之辩护到最后。
播放
当代物理学中的时空
1917年,他出版了《当代物理学中的时空》,这是相对论新物理学的哲学介绍,受到爱因斯坦本人和其他许多人的高度评价。
多亏了该出版物,莫里茨·施利克(Moritz Schlick)在大学界广为人知。出于这个原因,该作品被认为与他的哲学生涯和他的科学生活都息息相关。
在一般哲学方案中,施立克讨论了相对论作为客观和逻辑上的区别,在其中可以提出科学主张。
知识通论
在1918年至1925年之间,施立克(Schlick)研究了他在反对知识综合的推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即《知识通论》。
这项工作批评了先验的综合知识,认为只有先验的真理才是形式逻辑或数学之类的陈述。也就是说,这些陈述必须是可验证的或可观察的。
Schlick邀请了后验知识的类型,后者完全取决于可测试的经验。
对于Schlick,所有陈述的真实性都必须通过经验证据来评估。如果提出的陈述不是定义,不能被证据证实或伪造,则该陈述是“形而上的”;对于Schlick来说,这是“荒谬”的代名词。
Schlick专注于gnoseology,它通常研究知识的起源和局限性,也就是说,它回避了诸如物理学或数学之类的特定知识,而专注于更广泛的领域。
维也纳圈子的成员显然同意这一立场,这是施利克开始其工作之初的原因。
道德问题
在1926年至1930年之间,施里克(Schlick)从事题为《道德问题》的工作。圈子中的许多成员和同伴通过将伦理学纳入哲学分支来支持他。
两年后,Schlick提供了实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准确定义之一,他在其中完全否定了形而上学,并在某种意义上试图将其应用到作品汇编中。
最后,施里克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伦理学,认为绝对值的先验论据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不满足必要的逻辑标准。它还辩称,如果结果是引起不忠行为,那么在“职责”意义下采取的行动就不会具有伦理价值。
施利克在这项工作中认为,唯一的真实存在就是经验的要素。施利克的反形而上学观点对维也纳圈子产生了显着影响,他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采用了这种相当相似的观点。
参考文献
- 莫里茨·史里克(Moritz Schlick),《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2017年)。取自plato.stanford.edu
- 分析哲学,Avrum Stroll和Keith S. Donnellan,(中)。取自britannica.com
- Moritz Schlick,英语维基百科,(未分类)。摘自Wikipedia.org
- Moritz Schlick,《新世界百科全书》(第二版)。取自newworldencyclopedia.org
- 莫里茨·施利克(Moritz Schlick)和维也纳圈子,曼努埃尔·卡萨尔·费尔南德斯(Manuel CasalFernández),(1982年)。取自elpa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