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等压线是那些具有原子物种的相同质量但来自不同的化学元素。因此,可以说它们由不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都在它们的原子核中发现,但是每个原子核中存在的中子和质子的净数量保持不变。换句话说,当一对原子核显示出每个物种的中子和质子的净净数相同时,等压线物种就产生了。
但是,构成该净数量的中子和质子的数量不同。以图形方式注意到它的一种方法是观察质量数(该质量数位于所表示的化学元素的符号的左上方),因为在等压线中,该数字是相同的。
特点
首先,“等压线”一词的词源来自希腊语“ isos”(意为“相等”)和baros(意为“重量”),这是指两个核种之间的权重相等。
应该注意的是,等压线与其他具有核巧合的物种(例如,具有相同中子数量但具有不同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同质子)(例如13 C和14 N或36 S和37对)具有某些相似性。Cl。
另一方面,术语“核素”是已经为可形成的每组核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结构)创造的名称。
因此,核素可能通过其中子或质子的数量,甚至通过其团聚结构所拥有的能量来区分。
同样,子核在β衰变过程之后出现,这继而又是母核的等压线,这是由于存在于核中的核子数量保持不变的事实,这与衰减平均值α。
重要的是要记住,不同的等压线具有不同的原子序数,从而确认它们是不同的化学元素。
表示
为了表示不同的核素,使用了一种特定的表示法,该表示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表示:一种是通过放置化学元素的名称后加上其质量数,并用连字符连接。例如:氮14,其核由七个中子和七个质子组成。
表示这些物质的另一种方法是放置化学元素的符号,其后是表示所讨论原子的质量数的数字上标以及指定其原子数的数字下标,如下所示方式:
Z A X
在该表达式中,X表示所讨论原子的化学元素,A是质量数(中子与质子数之间的加法结果),Z表示原子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
当表示这些核素时,通常会省略原子(Z)的原子序数,因为它没有提供相关的附加数据,因此通常表示为A X。
显示这种表示法的一个方法是通过取前一个例子(氮-14),这也被表示为14 N.这是用于等压线的符号。
例子
1910年代后期,英国化学家阿尔弗雷德·沃尔特·斯图尔特(Alfred Walter Stewart)提出了对具有相同核子数(相同质量数)的称为核素的物种使用“等压线”这一表述。
按照这种思路,在14 C和14 N 物种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等压线的一个例子:质量数等于14,这意味着这两个物种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不同。
实际上,该碳原子的原子序数等于6,因此其结构中有6个质子,而其核中又有8个中子。因此它的质量数是14(6 + 8 = 14)。
就其本身而言,氮原子的原子序数等于7,因此它由7个质子组成,但其原子核中也有7个中子。它的质量数也是14(7 + 7 = 14)。
还可以找到一个序列,其中所有原子的质量数等于40;等压线就是这种情况:40 Ca,40 K,40 Ar,40 Cl和40S。
等压线与同位素之间的差异
如前所述,核素根据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来描述存在的原子核的不同类别。
同样,在这些类型的核素中有等压线和同位素,下面将对其进行区分。
如前所述,在等压线的情况下,它们具有相同数量的核子-即相同的质量数-其中一个物种大于另一个物种的质子数量与中子数量一致赤字,所以总数是相同的。但是,它的原子序数是不同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等压线物种来自不同的化学元素,因此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空间中,并且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特定的特性。
另一方面,在同位素的情况下,情况相反,因为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但质量不同。也就是说,它们在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量的质子,但具有不同数量的中子。
此外,同位素是属于同一元素的原子,因此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空间中,并且具有相似的特性和性质。
参考文献
- 维基百科。(科幻)。等压线(核素)。从en.wikipedia.org恢复
- 大不列颠E.(nd)。等值线 取自britannica.com
- Konya,J.和Nagy,NM(2018)。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从books.google.co.ve中恢复
- 能源教育。(科幻)。等压线(核)。取自energyeducation.ca
- 导师视图。(科幻)。核 从physics.tutorvista.com中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