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年-2017年)是波兰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犹太人后裔的作者。他因创造了“液体现代性”理论而闻名,并因他的杰出著作(除其他奖项外)赢得了2010年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的称号。
青年时期,由于纳粹占领,他不得不离开他出生的国家。这位年轻人和他的家人于1939年在苏联避难。然后鲍曼(Bauman)在19岁时加入了共产党的行列。
通过Wikimedia Commons与来自意大利米兰的媒体大师会面
大约在这个时候,鲍曼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直到1948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此工作。在此期间,波兰人还负责完成在华沙社会政治学院的社会学研究。
然后,他开始了大学老师的职业生涯,并开始撰写论文,为他的后续方法奠定了基础。鲍曼于1964年至1968年在华沙大学工作。
当时的老师是1960年代后期波兰共产党一个部门提倡的反犹太主义清洗的受害者。尽管他不是犹太复国主义者,但由于犹太祖先的缘故,他再次不得不离开该国。
他和家人一起去了以色列,然后在美国和加拿大。在三个国家中,他曾担任大学教授,直到1971年,他最终在英国建立了自己的住所,这个国家后来被授予国籍。
自1950年代以来,鲍曼(Bauman)开始从事作家活动。他最著名的作品名为《液体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该著作于2004年出版。他创造了这个术语,指的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和不断发生的变化。
传
早些年
Zygmunt Bauman于1925年11月19日出生在波兰的波兹南市。他的父母是犹太血统,尽管他们没有忠实地遵守宗教信仰,他们的名字叫索菲亚·科恩(Sophia Cohn)和莫里兹·鲍曼(Moritz Bauman)。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时,鲍曼一家设法逃脱并在苏联避难。年轻的齐格蒙特在那儿加入了由苏军控制的波兰军队。
同样,在1944年,鲍曼(Bauman)开始在共产党任职。在那些日子里,他还开始在称为KBW的内部安全团工作。假设他一直从事情报工作直到195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鲍曼回到波兰。然后,他在华沙大学学习社会学,后者后来成为他自己的教授。
毕业后,他曾在华沙大学的另一位社会学家朱利安·霍希菲尔德(Julian Hochfeld)担任助理,他偏爱马克思主义。
第二次迁移
直到1962年,鲍曼才被任命为终身教授,因为那是朱利安·霍希菲尔德(Julian Hochfeld)移居巴黎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职位的时候。
但是,由于在华沙大学任教14年后,鲍曼不得不离开职位,因此他很长时间没有担任教师职位。
1968年,波兰共产主义安全警察局长Mieczyslaw Moczar推动了政府内部的清洗。那时,鲍曼从波兰联合工人党辞职。
1968年的波兰政治危机导致犹太人波兰人大规模移民。其中有鲍曼(Bauman),他放弃了国籍,并申请了他最初移居的国家以色列。
他的第一个教学职位是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大学,但后来他去了其他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直到最后,他在英格兰找到了自己的家。
英国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从1971年起与家人定居英国。在那里,他担任了利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并多次担任该系主任。
在此之前,鲍曼(Bauman)在波兰出版了他的大部分作品,并且是该主题的权威。但是,正是由于他到达英国后,他的著作和方法才超越了学术社会学界而具有国际意义。
此外,鲍曼(Bauman)从70年代开始用英语撰写他的著作,使对此事感兴趣的群众都可以使用。
然而,他真正的知名度始于新千年之初,其著作《液体现代性》于2000年发行。这本书激发了世界上许多反对全球化的激进主义者的思想。
他的另一部最著名的作品是1989年出版的《现代性与大屠杀》。对鲍曼来说,“现代性”的概念至关重要。他认为,它保持了有效性,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没有提到后现代性那么强烈。
死亡
Zygmunt Bauman于2017年1月9日在英格兰利兹去世,享年91岁。宣布活动的负责人是亚历山大·卡尼亚(Aleksandra Kania),他从2015年到去世一直是他的妻子。她解释说,社会学家去世时,他和家人在一起。
波兰人(Pole)从1948年开始与作家Janina Bauman结婚,直到2009年去世。专心于造型艺术的莉迪亚(Lidia),建筑师艾琳娜(Irena)和从事教育工作的第三人安娜(Anna)。
他的孙子迈克尔·斯法德(Michael Sfard)是以色列著名的律师和作家。他是安娜的儿子,还有她的丈夫以色列数学家莱昂(Leon)。
认可度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获得的最杰出荣誉是1992年获得的欧洲阿马尔菲社会学和社会科学奖。六年后,他获得了西奥多·W·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奖。
此外,2010年,鲍曼(Bauman)和阿兰·图兰(Alain Touraine)获得了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的传播与人文奖。同年,这位波兰出生的作家在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创立了鲍曼研究所,该研究所是社会学系的一个部门。
鲍曼的另一项荣誉是萨伦托大学获得的现代语言荣誉学位。
思想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对社会变革及其在社会所有环节中的后果感兴趣。除了关注诸如分析现代性及其在不同情况下的模式之类的问题外,他还处理诸如消费主义,全球化之类的话题。
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只专注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但是后来他变得批判并开始发展自己的思想。
现代性与大屠杀
社会学家认为,由于现代性,大屠杀是有可能的,并且它没有像人们普遍接受的那样回归到野蛮主义。鲍曼解释说,为了了解和控制过去曾经是人类神秘事物的一切,人们对未知事物持危险态度。
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解释说,未知的事物代表了现代社会的问题,灭绝事件极有可能在当今世界再次出现,甚至可能正在发生。
他的最著名的著作之一是《液体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该书于2000年出版,在那里他扩大了对他在80年代末以《现代性和大屠杀》(1989)开始发展的现代秩序的观念。
无论如何,鲍曼在后来的作品中继续研究与现代性有关的概念。
液体现代性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曾一度试图对后现代性进行理论化,但得出的结论是,由于保留了现代计划,所以不能谈论这种事情。
对于鲍曼(Bauman)而言,现代性通过对环境进行分类来寻找秩序,以便将其转变为可预测的事物。但是,他认为,将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变化视为第二个现代特征是有双重性的。
那时他决定创造“液体现代性”和“固体”的概念。鲍曼认为,当今的观念正在迅速变化,并将其等同于如果社会消散将在社会中发生的一切。
他认为关于“流动性现代性”最危险的事情是事实本身就是现代性,并承认这是失败的。
社交网络
关于在线社交互动,鲍曼认为这是一个陷阱,因为该人与那些像他一样思考的人包围在一起,并与众多追随者或朋友确定他的感情。
这样一来,他将失去与自己的社交技巧的联系,也失去了处理反对意见的能力,而保持了“声音的回声”。此外,在现代孤立的环境中提供一种虚假的公司感觉。
出版作品
华沙
-1957年列宁著作中的民主集中制问题(Zagadnienia centralizmu demokratycznego w pracach Lenina)。
-英国社会主义:资料来源,哲学,政治学说,1959年(Socjalizm brytyjski:Źródła,filozofia,doktryna polityczna)。
-阶级,运动,精英:1960年英国劳工运动历史的社会学研究(克拉萨,鲁赫,艾丽塔:Studium socjologicznedziejówangielskiego ruchu robotniczego)。
-关于民主理想的历史,1960年(Zdziejówdemokratycznegoideału)。
-卡雷拉(Carrera):四个社会学草图,1960年(Kariera:cztery szkice socjologiczne)。
-1961年《当代美国社会学》(Zzagadnieńwspółczesnejsocjologiiamerykańskiej)。
-现代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与Szymon Chodak,Juliusz Strojnowski和Jakub Banaszkiewicz于1962年(Systemy partyjnewspółczesnegokapitalizmu)合作。
-我们生活的社会,1962年(Spoleczeństwo,wtorym kyjemy)。
-社会学基础。问题与观念,1962年(Zarys socjologii。Zagadnienia ipojęcia)。
-思想,理想,意识形态,1963年(同志,ideały,ideologie)。
-1964年,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纲要(Zarys markistowskiej teoriispoleczeństwa)。
-1964年每天的社会学(Socjologia na codzień)。
-人类世界的愿景:关于社会的诞生和社会学作用的研究,1965年(Wizje ludzkiegoświata。
-文化与社会。1966年预备赛(Kultura ispołeczeństwo。预备赛)。
利兹
70年代
-在阶级和精英之间。英国劳工运动的演变。社会学研究,1972年。
-文化实践,1973年。
-社会主义。1976年的《 La utopia activa》(社会主义:活跃的乌托邦)。
-走向批判性社会学:关于常识和解放的论文。1976年。
-诠释学和社会科学:理解方法,1978年。
80年代
-班级的回忆:班级的历史和来世,1982年。
斯大林与农民革命:以主人和奴隶的辩证法为例。1985年。
-立法者和口译员:关于现代性,后现代性和知识分子,1987年(立法者和口译员:关于现代性,后现代性和知识分子)。
-自由,1988年(自由)。
-1989年《现代与大屠杀》(《现代与大屠杀》)。
90年代
-同化悖论,1990年。
-1990年,《社会学思想》(《社会学思想》,《每个人的入门》)。
-1991年《现代性与矛盾性》(Modernity and Ambivalence)。
-后现代主义的启示,1992年。
-死亡率,永生性和其他生活策略。1992年。
-后现代伦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1993年(后现代伦理学)。
-碎片中的生活。后现代道德随笔,1995年。
-再一次-确定后的道德。一九九六年。
-后现代性及其不满,1997年(后现代性及其不满)。
-1998年,工作,消费主义和新贫困人口(工作,消费主义和新贫困人口)。
-全球化:人类后果,1998年(全球化:人类后果)。
-《寻找政治》,1999年(《寻找政治》)。
新千年
-液体现代性,2000年(液体现代性)。
-社区。在敌对世界中寻求安全,2001年(社区。在不安全的世界中寻求安全)。
-个人化社会,2001年(个人化社会)。
-被围困的社会,2002年(围攻社会)。
-流动的爱:论人际关系的脆弱性,2003年(流动的爱论人性关系的脆弱性)。
-2003年,城市的信心与恐惧(恐惧之城,希望之城)。
-浪费的生命:现代性及其抛弃,2004年(浪费的生命。现代性及其抛弃)。
-欧洲:未完成的冒险,2004年(欧洲:未完成的冒险)。
-Identidad,2004年(身份:与Benedetto Vecchi的对话)。
-液体寿命,2005年(液体寿命)。
-液体恐惧:当代社会及其恐惧,2006年(液体恐惧)。
-《液体时报》,2006年(《液体时报》:生活在不确定的时代)。
-消费寿命,2007年(消费寿命)。
-艺术,液体?2007年。
-生活的艺术。生活作为艺术品,2008年(生活的艺术)。
-例外群岛,2008年。
-多种文化,一种人类,2008年。
-流动性现代教育的挑战,2008年。
-时间紧迫,2009年(借时间生活:与Citlali Rovirosa-Madrazo的对话)。
2010年代
-世界消费:地球村个人的道德规范,2010年。
- 附带损害。2011年,全球时代的社会不平等(附带损害:全球时代的社会不平等)。
-液态现代世界中的文化,2011年(液态现代世界中的文化)。
-道德失明。流动货币失去敏感性;与列昂尼达斯·顿斯基斯(Leonidas Donskis),2013年(道德失明:液体现代性中的敏感性丧失)。
-少数人的财富会造福我们所有人吗?2013年(少数人的富裕对我们所有人有利吗?)。
-危机状态。剑桥:政治;与Carlo Bordoni,2014年。
-自我实践。剑桥:政治;与赖恩·罗德(Rein Raud),2015年。
-流动的现代世界中的管理。剑桥:政治;与Irena Bauman,Jerzy Kociatkiewicz和Monika Kostera,2015年。
-关于世界和我们自己。剑桥:政治;与StanisławObirek,2015年。
-液体邪恶。剑桥:政治;与Leonidas Donskis,2016年。
-通天塔 剑桥:政治;与埃齐奥·毛罗(Ezio Mauro),2016年。
-《我们门口的陌生人》,2016年。
-Retrotopia,2017年(Retrotopia)。
-危机纪事:2011-2016年。欧洲社会版,2017年。
-液体生成。3.0时代的转变。巴塞罗那:佩多斯,2018年。
参考文献
- En.wikipedia.org。(2019)。Zygmunt Bauman。网址:en.wikipedia.org。
- Bauer,P.(2019年)。Zygmunt Bauman-波兰出生的社会学家。不列颠百科全书。可在以下网址获得:britannica.com。
- 马德里,卡萨欧罗巴艺术圈。(2019)。Zygmunt Bauman。可在以下网址获得:circulobellasartes.com。
- Culture.pl。亚当·米基维奇研究所(2016)。Zygmunt Bauman。可在以下网址获得:culture.pl。
- 戴维斯(David)和坎贝尔(T.)(2017)。Zygmunt Bauman ob告。守护者。可在以下网站获得:theguardian.com。
- 时间,C。(2017年)。告别20世纪的伟大思想者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时间。可在以下网址获得:eltiempo.com。
- Querol,R.(2017年)。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死于“液体现代性”的“父亲”。国家。网址:elpa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