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论有不同的类型:有些是普遍的,有些是特殊的;一些人承认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而另一些人则否认。三段论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推理的论点。
三段论的目的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建立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
它们由三个要素组成:两个命题和一个结论。命题之一是主题,也称为次要前提。
第二个命题是谓语或主要前提。就其本身而言,结论是对主题与谓词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的结果。
三段论的有效性基于比较判断的逻辑。即,通过比较,建立了元素之间的关系。
前提可以是通用的,也可以是特殊的;该特征是指三段论覆盖的数量。
在普遍前提中,结论涵盖了组的所有成员,而在特定前提中,结论仅涵盖了组的某些成员。
有些三段论建立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它们是肯定关系。另一方面,底片是那些否认要素之间关系的底片。
肯定和否定关系对应于三段论的质量要素。
三段论的四种主要类型
1- A类。所有S为P
这种三段论是肯定的普遍性。在这种三段论中,数量的判断是普遍的,而质量的判断是肯定的。
换句话说,A类是普遍肯定的,并且响应“每个主题都是谓语”的方案。
例
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
2- E类。所有S都不是P
此类的数量判断是通用的,因此它集成了该组的所有成员。虽然质量判断为否定,但这并不适用于对象组。
因此,采用了“没有主语是谓语”的方案,形成了否定的普遍三段论。
例
没有人可以在水下呼吸。
3- I类。一些S是P
在该类别中,可以推断出主体具有谓词给出的质量,对此质量判断是肯定的。
数量判断是特别的,因为它仅限于组中的某些成员。因此在特定的肯定三段论中。因此,它对方案“某些主题已确定”做出了响应。
例
有些人是宇航员。
4- O类。某些S不是P
此类在数量判断上也很特别,因为它涉及组中的某些成员或元素。
尽管他的质量判断是负面的,但拒绝将谓词应用于主题。
然后结果是一个否定的特定三段论,其模式是“某些主语不是谓语”。
例
许多人没有登上月球。
参考文献
- 三段论(2017)collinsdictionary.com
- 三段论定义(2017)literarydevices.net
- 分类三段论(2011)Philosophypages.com
- 三段论(2017)webdianoia.com
- 三段论(2017)philosophia.org
- 什么是三段论?(2017)vi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