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结构
- 物产
- 名称
- 分子式
- 外观
- 味道
- 气味
- 熔点
- 燃点
- 溶解度
- 密度
- 蒸汽压力
- 辛醇/水分配系数
- 分解
- 稳定性
- 折光率
- pH值
- 应用领域
- 聚合酶链反应(PCR)
- DNA的琼脂糖和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溴化乙锭对锥虫的作用
- 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动物模型中使用
- 毒性
- 展览会
- 致突变性
- 参考文献
在溴化乙锭是具有的能力,因为它的化学结构,荧光芳香族化合物被该DNA链之间插入。它还与高度折叠的RNA分子结合。这允许该盐和含氮碱之间的相互作用。
溴化乙锭吸收210 nm至285 nm波长范围内的紫外线,并发出605 nm的橙色荧光。与DNA相互作用时,其荧光强度增加多达20倍。
在琼脂糖凝胶上用紫外线辐射的溴化乙锭进行DNA染色。资料来源:安阿伯自然资源学院
由于其荧光特性,溴化乙锭用于通过琼脂糖电泳可视化分离的DNA片段(上图)。这项技术由Aaij和Borst(1972)和Sharp(1973)独立提出。
当溴化乙锭插入DNA链之间时,也可能阻碍其复制和转录过程。因此,是造成突变的原因。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一假设。
化学结构
溴化乙锭的分子结构。资料来源:卡尔维罗。
在上图中,我们用结构式表示了溴化乙锭的分子结构。
该分子几乎是完全平坦的,因为由三个环(菲啶)和带正电的氮原子形成的系统所有原子都具有sp 2杂交。但是它的取代基不同。
最右边的苯基,氨基和与带电氮相连的乙基是吸收紫外线波长的系统的原因,紫外线后来表征了溴化乙锭的荧光。
另一方面,请注意,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主要受静电引力控制。而在较小程度上,它们是由指环的伦敦分散力量束缚在一起的。
物产
名称
溴化乙锭。
IUPAC名称:3,8-二氨基-5-乙基-6-苯基菲啶溴化铵。
同义词:溴化物和Dromilac。
分子式
C 21 H 20 N 3 Br
外观
暗红色结晶或褐色粉末。
味道
苦。
气味
无臭固体。
熔点
260-262℃(分解)。
燃点
> 100摄氏度
溶解度
在25ºC的水中为40 g / L,在乙醇中为2 mg / mL。
密度
0.34克/厘米3
蒸汽压力
在25°C(估计)1.2·10 -12 mmHg。
辛醇/水分配系数
Log Kow =-0.38
分解
当将其加热分解时,溴化乙锭会释放出剧毒的溴化氢和氮氧化物。
稳定性
稳定且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折光率
1.67(估算值)。
pH值
4-7在2%的水溶液中。
应用领域
聚合酶链反应(PCR)
聚合酶链反应(PCR)允许从DNA片段开始以指数方式获得许多拷贝。该技术基于DNA聚合酶的特性,可从其片段中复制DNA链作为模板。
它是一种具有无限用途的技术,包括检测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突变;亲子鉴定;识别犯罪的人等
溴化乙锭有助于鉴定DNA片段,其酶促降解产物可用于PCR技术。
DNA的琼脂糖和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进行电泳之前,将溴化乙锭掺入凝胶中。该化合物夹在DNA条带之间,当暴露于紫外光时会产生荧光,该荧光可揭示电泳时分离的DNA片段。
电泳的荧光图样用作围绕DNA片段起源的方向。溴化乙锭与DNA的结合会改变DNA分子的构象,电荷,重量和柔韧性,从而导致大分子迁移率降低。
随着DNA片段大小的增加,这种作用也会增加。
溴化乙锭对锥虫的作用
溴化乙锭在1950年代开始以Homidio的名称用于治疗牛的锥虫病。随之而来的是溴化乙锭这个名字,它是溴化乙锭的同义词。
溴化乙锭的治疗用途是基于其对线粒体的毒性。这通过减少线粒体DNA的拷贝数来证明。
溴乙锭与锥虫动植物体的DNA分子结合,并将其构象改变为DNAz。这种DNA形式具有致命性,因为其复制受到抑制。
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动物模型中使用
将溴化乙锭直接注射到大池中会在大鼠脑干中产生可重现的急性髓磷脂损失病灶。在猫中进行相同的脊髓注射产生的损伤与在大鼠中观察到的损伤相当。
多发性硬化症是神经系统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免疫系统破坏髓鞘,髓鞘是一种覆盖神经元的物质。
毒性
展览会
溴乙锭被认为是有毒的化合物,因为通过吸入它会引起呼吸道急性刺激。同样,通过与皮肤接触,溴化乙锭可引起炎症和/或变色。
同时,在眼睛中,急性暴露会引起刺激,发红和眼痛。因此,建议使用“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处理与溴化乙锭一起使用的材料。
致突变性
溴化乙锭被认为是一种高度诱变的化合物,因为当插入到DNA中时,它可能影响其复制和转录,从而引起突变。甚至指出了可能的致癌作用。
当使用肝匀浆进行测试时,AMES测试仅检测到细菌中溴化乙锭引起的突变。
这使我们认为,这不是细菌突变出现的直接原因,而是这些可能是溴化乙锭与肝脏匀浆相互作用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自然毒理学计划确定溴化乙锭对大鼠和小鼠没有致突变性。尽管如此,在其研究中使用它的实验室正在减少它的使用。
但是,在研究中使用的溴化乙锭浓度是在治疗锥虫病时给予牛剂量的浓度的千分之一,而没有出现突变。
参考文献
- Doronina Vicki。(2017)。燃烧明亮:溴乙锭DNA染色的简要历史。从以下位置恢复:bitesizebio.com
- 维基百科。(2020)。溴化乙锭。从以下位置恢复:en.wikipedia.org
- ElSevier BV(2020)。溴化乙锭。ScienceDirect。摘自:sciencedirect.com
- 皇家化学学会。(2020)。溴化乙锭。从以下网站恢复:chemspider.com
- 化学书。(2017)。溴化乙锭。摘自:chemicalbook.com
- 瓦伦西亚理工大学。(2012)。使用溴化乙锭的标准程序。从以下位置恢复:sprl.up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