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 莫斯科公国的皇家标准(1263-1547)
- 俄罗斯萨拉托(1547年-1721年)
- 俄罗斯帝国(1721-1917)
- 苏维埃联盟俄罗斯的第一面旗帜(1918)
- 苏维埃联盟俄罗斯的第二面旗帜(1918-1937)
- 苏维埃联盟俄罗斯的第三面旗帜(1937-1954)
- 苏维埃联盟俄罗斯第四国旗(1954年-1991年)
- 苏维埃联盟的第五面旗帜和俄罗斯联邦的第一面旗帜(1991年至1993年)
- 俄罗斯联邦第二国旗和现在的国旗(自1993年)
- 含义
- 参考文献
在目前的俄罗斯国旗已在国内飞行作为一个正式的旗帜,因为1993年,是目前俄罗斯联邦的第二个标志,确立了苏联解体两年后。
它的设计由三个相同大小的水平条纹组成。上面的条纹是白色的,中间的条纹是蓝色的,下面的条纹是红色。尽管某些礼仪旗帜确实使用了徽章,但徽章的设计并未出现。虽然它的采用发生在1993年,但其起源对应于17世纪。
俄罗斯国旗。根据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卷第1259条,该作品不是版权客体
国旗在其整个历史中变化了几次。300年来,除了苏联成立期间(1918年至1991年),它一直保持着三色。
历史
当前的俄罗斯国旗设计是在1547年首次创建的,而在建立第一面国旗之前,俄罗斯是以公国格式组织了将近三个世纪。
以前,很难确定哪个旗帜代表11世纪之前的几个世纪中的俄罗斯人口,因为俄罗斯不是由同一位绝对政府组织的。
莫斯科公国的皇家标准(1263-1547)
莫斯科公国,也被正式称为莫斯科大公国,是在基辅罗斯解散和蒙古军队入侵结束后组织起来的。
实际上,该州起源于蒙古入侵罗斯之后,该州引起了该州内部的不稳定并最终走向灭亡。当时,莫斯科不过是一个没有人口众多或在国家结构中影响较大的小镇。
但是,在那里,丹尼尔一世被任命为新国家的摄政王和蒙古国的“伪”国王,后者在战后控制了整个俄罗斯。
莫斯科公国虽然在蒙古统治下度过了几个世纪,但也取得了军事突破以扩大其领土,从而帮助塑造了现代俄罗斯。公国于1478年吞并了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横跨诺夫哥罗德共和国,该领土横跨现在由俄罗斯人控制的领土的北部和东部)和七年后的特维尔公国。
该国使用的旗帜被称为“莫斯科旗帜”,并以战争旗帜的形式设计。几乎全是红色,右侧有五个黄色的星星。
莫斯科公国国旗(1263-1547)。ЛобачевВладимир,自己的作品,公共领域
俄罗斯萨拉托(1547年-1721年)
在整个历史中,由于蒙古统治,莫斯科公国是在一个分散的系统下组织的。甚至在蒙古部落于1480年停止建立对该国的控制权之后,该国仍以相同的方式构成。
但是,当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登上公国宝座时,他彻底改变了国家结构,因此所有决策权始终直接通过他。因此,在1547年,随着上述国王登基,莫斯科公国被消灭,从而创建了第一个俄国萨拉托。
随着这个新国家的建立,俄罗斯开始集权化。以zarato的新名称,该国控制的所有俄罗斯领土,或俄罗斯但不受沙皇控制的领土,都统一在同一旗帜下。通常将此州称为“莫斯科萨拉托(Moscow Zarato)”,因为那是其运营中心和主要城市。
在海啸时期,俄罗斯每年将其领土控制范围扩大了三万多平方公里。它控制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领土,甚至吞并了乌克兰的土地,而且它的举动与今天的旗帜相同。
三色旗主要用于zarato的商船,但在帝国建立之前已成为其官方旗帜。
自1705年以来就成为俄罗斯Zarato的旗帜。根据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IV册第1259条,该作品不是版权客体
俄罗斯的沙皇的徽章的标志。Osipov Georgiy Nokka-自己的作品,公共领域
俄罗斯帝国(1721-1917)
1700年,俄国人萨拉托(Zarato)与瑞典开战。冲突被称为“北方大战”。这场战争有几个欧洲国家参加,其中包括丹麦和挪威,波兰联邦和立陶宛,英国,甚至奥斯曼帝国本身。
这场战争冲突的结束(近代最大的冲突之一)使瑞典王国彻底瓦解,瑞典人在战败后不得不放弃对波罗的海领土的控制。这导致俄罗斯将新领土纳入其扩展范围。
因此,在1721年,俄国的萨拉托(Zarato)解散,俄国帝国成立了,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三大帝国。该国最初是作为农业强国而组织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队之一。
实际上,由于领土的扩展和帝国与基督教的联系,它使该国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争端。俄国人承诺要保护欧洲的东正教徒的安全,而由于他们在战争中受到威胁,俄国也加入了冲突。
帝国被组织为君主立宪制,与俄罗斯的萨拉托共同使用。三色旗从1705年开始就被用作海军的旗帜,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非正式的,直到1883年被宣布为该国的官方旗帜。
俄罗斯帝国的国旗(1705年-1917年)。根据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卷第1259条,该作品不是版权客体
苏维埃联盟俄罗斯的第一面旗帜(1918)
随着1917年2月的革命,俄国帝国因沙皇的倒台而结束。革命后,俄罗斯进入了内部混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各种政治活动家与该国军事力量相互冲突。实际上,俄罗斯在苏联成立之前就参加了内战。
但是,社会党人同意并组织了由该国工人阶级支持的选举。1918年,讨论了内战后在苏联悬挂的第一面旗帜的建立。国旗全是红色,上面带有革命前的俄文拼写。
但是,由于该旗标是在苏联正式创建之前设计的,因此并未使用很长时间,也没有使用正确的国家名称。实际上,在1918年至1922年期间,该联盟的正式名称是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因为它尚未纳入乌克兰和Transcaucasus联盟的领土。
苏联国旗(1918)。由Osipov Georgiy Nokka-私人作品,公共领域
苏维埃联盟俄罗斯的第二面旗帜(1918-1937)
苏联的第二面旗帜在将苏联的所有领土并入俄罗斯之前已经存在了几年,但它被认为是苏联的第一面官方旗帜。俄罗斯委员会批准创建第二面旗帜,该旗帜的左上角将刻有苏联字样,并附在桅杆上并用斯拉夫语书写。
铭文通过金色边框(与字母相同的颜色)与布料的其余部分分隔开,给人以特殊的象征意义和对这个国家名称的重要性。
1922年,尚不属于苏联的其余苏维埃领土被并入俄罗斯,并最终获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正式名称,这绝对是俄国社会主义苏维埃联邦共和国的正式名称。
另外,随着所有国家都并入苏联,采用了苏联的州旗,这是该国在历史上主要被认可的旗帜。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苏联的大多数代表作品通常都是用红旗制作的,上面有锤子和镰刀。
苏联的第二面旗帜(1918-1937)。谢尔盖·谢赫宁(Sergey Chekhonin)-自己的作品。公共区域
苏联国家国旗(1922-1954)。通过http://pravo.levonevsky.org/。公共区域
苏维埃联盟俄罗斯的第三面旗帜(1937-1954)
从1937年到1954年,在俄罗斯使用的国旗的设计再次发生变化,以其顶部用西里尔字母表示该国家的缩写名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罗斯国旗,但苏联军队一起作战,导致使用了锤子和镰刀国旗,而不是俄罗斯的官方国旗。
应当指出,每个国家虽然属于苏联,但都有自己的旗帜。实际上,许多国家/地区使用的国旗早于苏联。无论如何,苏俄的第三面旗帜是第二面的重新设计,类似于苏联的旗帜。
苏联俄罗斯国旗(1937年-1954年)。由SeNeKa-自己的作品。公共区域
苏维埃联盟俄罗斯第四国旗(1954年-1991年)
1947年,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属于苏联的每个国家的国旗上都必须带有锤子和镰刀以及黄色的星星。苏维埃俄罗斯国旗的重新设计于1954年获得批准。该国旗与苏联的国旗非常相似,但与桅杆相连的部分带有蓝色条纹。
苏维埃四旗(1954-1991)。钢琴家-自己的作品。公共区域
苏维埃联盟的第五面旗帜和俄罗斯联邦的第一面旗帜(1991年至1993年)
1991年11月1日,苏维埃俄罗斯的国旗变成了近一个世纪前帝国所用的三色旗。此外,苏联于1991年解散后,它仍然是当前俄罗斯联邦的第一面旗帜。它没有生效两年,但是被认为是其当前政治组织下俄罗斯的第一面国旗。
它与当前标志的唯一区别是中央条纹中的蓝色阴影,比Empire版本略浅。
俄罗斯联邦的旗帜(1991年至1993年)。由R-41重演,由钢琴家改编。公共区域
俄罗斯联邦第二国旗和现在的国旗(自1993年)
在1993年政府正式颁布法令后,恢复了原来的三色。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三色永远不会完全消失。即使俄罗斯是苏联领土,也偶尔使用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反列宁主义部队使用该旗帜与纳粹分子对阵的苏联军队作战,此外,三色仍然是反对社会主义政府的象征。
它在1993年成为俄罗斯的正式旗帜,并一直保留到今天,成为俄罗斯的旗帜。
俄罗斯的国旗(1993年至今)。根据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卷第1259条,该作品不是版权客体
含义
据说俄罗斯的原始国旗是在亚历山大一世访问荷兰后创建的,并受到荷兰国旗颜色的启发而创建了俄罗斯。但是,国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68年,当时一艘俄罗斯军舰飞过类似的三色旗,但分布在象限中。
该国旗最初由该国的商船使用。根据历史记录,是佩德罗一世(Pedro I)将她分配到海军的,但这还不得而知。
虽然尚无明确记录如何或何时出现标志的明确记录,但颜色确实代表特殊含义。白色是神圣的颜色,代表了上帝对俄罗斯领土的关心与和平。红色代表祖国和该国所有的俄罗斯居民。蓝色代表贞操和诚实。
参考文献
- 俄罗斯,世界人口评论,(nd)的标志。取自worldpopulationreview.com
- 俄罗斯三色国旗的历史,俄罗斯总统图书馆网站,2017年。摘自prlib.ru
- 俄罗斯国旗,维基百科,2019年。摘自Wikipedia.org
- 俄罗斯历史,维基百科,2019年。摘自Wikipedia.org
- 俄罗斯国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018年。取自Britanni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