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Schütz)是出生于奥地利的北美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以发展基于现象学的社会科学而著称。现象学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运动,其目的是根据各种现象的自觉体验来描述它们。
舒茨50岁那年移居美国,并在纽约的新社会研究学院任教。他的工作通过研究人们的日常发展以及通过符号和人类行为创造现实而引起了同事的关注。
传
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Schütz)于1899年4月13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的家人来自奥地利上层中产阶级。阿尔弗雷德(Alfred)没有兄弟。
他接受了普通教育,就像他那个时代的其他年轻人一样。但是,在完成高中学习后,他被选入了自己国家的军队。
它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意大利战线作战的奥地利炮兵师。服完兵役后,他回到奥地利前往维也纳大学深造。在那儿,他与当时的几个重要人物一起学习法律,社会科学和商业。
然而,他最大的教育影响力是当他属于米塞斯圈子时。正是在这个社会团体中,他与其他年轻人交了朋友,这些年轻人后来成为重要的社会人物。这对舒茨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完成学业后,他开始在奥地利的一家银行公司当商人。他的成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执行官和杰出的哲学家的声誉。
思想
舒茨职业生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社会科学奠定哲学基础。他受到当时各种思想家的影响,其中以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最为突出。
实际上,舒兹(Schütz)和费利克斯·考夫曼(FélixKaufmann)(曾是他的同事和朋友)对胡塞尔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发展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解释社会学理论。
1932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收集了有关胡塞尔作品研究的所有知识。
这本书被称为《社会世界现象学》,被认为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因此,他引起了侯赛尔本人的注意,他要求舒茨担任他的助手。但是,由于工作原因,他无法接受该提议。
去年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的崛起和第四帝国的建立迫使舒茨及其同事在同盟国寻求庇护。
他与他的妻子伊尔塞(Ilse)移居巴黎,他于1926年结婚。1939年,他以银行家的职业将他带到美国,在那里他成为了新学校的成员。
除了担任哲学系系主任之外,他还在这里为新生学习社会学和哲学。他继续从事律师职业,从未放弃在纽约新学校的教学工作。
即使是一名银行家,他也设法创作了几本与现象学有关的著作,这些著作后来被分四期出版。
舒茨之所以能在各种职业生涯中取得如此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他妻子的参与,后者帮助他转录了所有笔记并塑造了他的哲学作品。舒茨于1959年5月20日在纽约去世,享年60岁。
理论
舒茨的工作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即人类的社会现实是主体间的,人们使用简单的意义方法。
对事物的每种解释都包括一个全人类共有的知识领域,但他们分别进行解释。
对于舒茨而言,社会科学的主要目标是他本人称之为社会现实的构成和维持。
对他而言,社会现实是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的事件的一种解释。这些表现是不可避免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哲学家对这个想法进行了理论化。根据他的理论,所有人都是在这个社会现实中诞生的,那里有一系列的社会表现形式和文化对象,每个人都必须分别接受。人类不过是生活不断发展的社会舞台上的演员。
舒茨的理论与韦伯的著作有几个相似之处,但首先是基于胡塞尔的著作。
会费
舒茨的主要贡献是他在现象学领域的工作。他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埃德蒙·胡塞尔理论的发展,他借此发展了社会现象学。
现象学的这一分支是现实的社会建构与民族方法论的结合。
这项工作确立了人们以生活中发生的感觉和社会经历为基础,创造一种真实感和主观感。
实际上,他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生活经验中的现实建构。
这是研究个人的一种非常主观的方式,因为它基于每个人对生活的了解,而不是基于可以用来理解每个人的行为的科学方法。
舒茨的思想在世界社会学领域极具影响力。他关于社会学的现象学方法和民族方法论基础的发展是他的职业生涯中最杰出的。
参考文献
- 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Schütz),《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2002年。来自Stanford.edu
- 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1899-1959年),《互联网哲学百科全书》(nd)。取自utm.edu
- 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取自Britannica.com
- 现象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nd)。取自Britannica.com
- 互动主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取自Britannica.com
- 社会学理论家: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格雷厄姆·史卡弗(Graham Scambler),2015年。摘自grahamscambl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