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弧菌是一种杆菌形细菌,属于门氏杆菌属,特别是弧菌科。这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就被人们所知的细菌,正如约翰·里歇尔(John Reichelt)于1976年首次描述的那样。
然而,直到三年后,它才被分配到弧菌属中,并被确定为人类的潜在病原体,就像该属的其他细菌一样。
创伤弧菌。由CDC / James Gathany(PHIL#7815)-从CDC公共卫生图像库(公共领域)获得,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 = 2740640
人体的致病性表现为伤口感染,败血症和在较小程度上的胃肠道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感染,则感染会继续发展,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会致命。
一般特征
-种类:创伤弧菌。
形态学
另一方面,伤口感染可通过两种机制发生。可能是某个人已经在海水中,被细菌污染的水中沐浴了开放性伤口,或者是一个健康的人在被微生物污染的海水中沐浴时割伤了伤口。
最后,败血症被认为是一种感染,也被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它由身体对病原体(如创伤弧菌)的不成比例的反应组成。
通常,败血症伴随的症状不是细菌本身的产物,而是人体开始释放一系列化学物质,产生反应。
传播
如前所述,创伤弧菌是一种在温暖温度下的咸水中发现的细菌。考虑到这一点,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到达人类。
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摄食软体动物或未煮熟的鱼类等海洋动物。这些动物可能是通过喂食受污染的藻类或使受污染的水通过ill而获得细菌的。当一个人以受创伤弧菌污染的动物为食时,它会进入其消化道,随后会进入血液。
该细菌的另一种传播方式是开放性伤口的污染。这可能是由于在有细菌的海滩上洗澡而发生的。伤口是通往人体的通道,细菌可以很好地利用它进入血液并开始造成损害。
病征
人感染创伤弧菌时会出现的症状取决于受影响的器官。
-肠炎
当受细菌影响的器官是消化道的器官(胃,肠)时,可能出现的症状如下:
-剧烈的腹痛
-频繁的水便
-恶心和呕吐
-一般不适。
-伤口感染
当伤口与创伤弧菌接触时,伤口周围的皮肤细胞会受到细菌的影响,并开始发生某些变化,从而导致以下症状和体征:
-红斑增加(发红)
-伤口周围水肿增加(肿胀)
-剧烈的疼痛
-体温显着升高
-伤口附近皮肤表面起水泡。
如果未及时治疗感染或对治疗的反应较差,则有可能加剧感染,并出现其他病状,例如蜂窝织炎,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坏死性筋膜炎。
橘皮组织
在橘皮组织的症状中,我们可以提到:
-非常高烧
-患处几乎无法忍受的疼痛和烦躁
-不仅限于伤口区域的炎症,水肿和发红-而且还在发展,并扩散到健康组织
非常痛苦的充满液体的水泡
-受影响区域的热感。
坏死性筋膜炎病例
当创伤弧菌感染进一步发展并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时,最典型的体征和症状如下:
-高烧
-肤色显着变化
-伤口周围的水疱和溃疡
-皮肤上的黑斑
-在受影响区域的分泌物,主要是脓液
-一般不适
重要的是要注意,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感染,通常在组织中进展很快。有时,医生发现有必要截肢(手指,手臂,腿部)以预防感染的进展。在其他情况下,对治疗的反应较差,不幸的是患者死亡。
-败血症
在创伤弧菌感染的情况下,败血症通常位于血液中。但是,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普遍的。这些包括:
-体温的变化。可能有体温过高(发烧)或体温过低。
-神经介入。可能会出现ir妄或神志不清等症状。
-心跳异常,主要是心动过速。
-头晕
-皮肤表现,例如皮肤颜色及其质地的变化。
诊断
诊断细菌感染的最实用,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培养受影响的组织来确定所讨论的细菌。
如果创伤弧菌感染的表现与肠炎一致,则从粪便样本中进行培养。该步骤通常在除了琼脂之外还含有胆汁盐,蔗糖,柠檬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的培养基中进行。
另一方面,当怀疑伤口或血液中存在弧菌时,也要进行培养以鉴定微生物。
文化是诊断的最终程序,因为医生仅通过看症状就不能给出准确的诊断,因为这些与其他病理学中的相似。
治疗方法
由于创伤弧菌是一种细菌,因此在诊断出感染后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提供抗生素。这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内途径进行。
最常用的抗生素是强力霉素和头孢他啶。还使用了所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例如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
同样,当细菌感染伤口时,也建议使用药物治疗以外的其他程序。在这些程序中,最常用的是受影响组织的清创术。这包括清除所有坏死和受损的组织。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仍然完整的基础组织。
参考文献
- Bross,M.,Soch,K.,Morales,R.和Mitchell,R.(2007)。创伤弧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美国家庭医师76(4)。
- Curtis,H.,Barnes,S.,Schneck,A。和Massarini,A。(2008)。生物学。医学社论
- Dávalos,M.和Selene G.(2005)。机会性病原体弧菌。大学数字杂志6(4)。
- Drake,S.,Depaola,A.和Jaykus,L.(2007年)。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概述。食品科学与脚部安全综合评论6(4)。
- Oliver,J。(2006)。创伤弧菌。书中的章节:海洋与健康:海洋环境中的病原体。
- Peng,S.,Letchumanan,V.,Yan C. and Syakima,N.(2017年)。微生物学前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