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
- 次要着色剂
- 试剂种类
- 主色料
- 漂白液
- 二次染料(对付染料)
- 技术
- 耐酸染色程序
- 准备细菌涂片
- 涂片干燥
- 加热样品
- 遮盖污渍
- 加热污渍
- 洗去污渍
- 用酸性酒精覆盖涂片
- 洗去污渍
- 用污渍覆盖涂片
- 洗去污渍
- 排水
- 在显微镜下检查涂片
- 解释结果
- 参考文献
所述抗酸着色技术来识别微生物耐醇烯酸(ARA)。这种微生物学程序的名称指的是它的作者:细菌学家Franz Ziehl和病理学家Friedrich Neelsen。
这项技术是一种差异染色技术,它意味着使用不同的染料,以便在要观察,区分和以后识别的结构之间建立对比。Ziehl-Neelsen染色剂用于鉴定某些类型的微生物。
Ziehl-Neelsen染色
这些生物中有一些是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诺卡氏菌(例如Nocardia sp。)和一些单细胞寄生虫(例如小隐孢子虫)。许多细菌可以通过称为革兰氏染色的通用技术进行分类。
但是,某些细菌群体需要其他方法才能识别它们。Ziehl-Neelsen染色等技术需要结合染料和加热才能将染料固定在细胞壁上。
然后是漂白过程,它有两个结果:对酸和醇变色的抵抗力或敏感性。
基础
这种染色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这些微生物的细胞壁的特性。壁是由一种叫做霉菌酸的脂肪酸组成的。这些特征是具有非常长的链。
当脂肪酸具有非常长的结构时,它们可以更轻松地保留染料。由于细胞壁中的霉菌酸含量高,某些细菌属很难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
Ziehl-Neelsen染色剂使用碱性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紫红色品红。它具有与细胞壁脂肪酸相互作用的能力,该脂肪酸在室温下呈蜡状。
在加热条件下,碳水化合物的品红染色会增强,因为蜡会融化,并且染料分子会更快地移入细胞壁。
后来使用的酸会使没有被染色的细胞脱色,因为它们的壁与染料没有足够的关系。因此,酸性漂白剂的强度能够去除酸性染料。抵抗这种变色的细胞称为耐酸的。
次要着色剂
样品脱色后,与另一种称为第二染料的染料进行对比。通常,使用亚甲基蓝或孔雀石绿。
第二染料染色背景材料,因此与第一步染色的结构形成对比。只有变色的细胞会吸收第二种染料(变色剂)并呈现其颜色,而耐酸的细胞则保留其红色。
该程序通常用于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它们被称为耐酸杆菌。
试剂种类
主色料
使用0.3%的品红品红(已过滤)。该染料是由以下醇类混合物制备的:苯酚在乙醇中的比例为90%,在甲醇中的比例为95%,在该混合物中溶解了3克碱性品红。
漂白液
在该步骤中,可以使用3%的乙醇溶液或25%的硫酸溶液。
二次染料(对付染料)
最常用于对比样品的染料通常是0.3%的亚甲基蓝。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例如0.5%的孔雀石绿。
技术
耐酸染色程序
准备细菌涂片
按照无菌预防措施,在干净,干燥的载玻片上进行此准备。
涂片干燥
让涂片在室温下干燥。
加热样品
应通过在下面的载玻片上放火来加热样品。如果未准备好痰涂片(用次氯酸钠处理以使其变白),并且不打算立即染色,则可以进行酒精固定。
用漂白剂在染色过程中去除结核分枝杆菌。对未经治疗的痰进行热固定不会杀死结核分枝杆菌,而酒精固定则具有杀菌作用。
遮盖污渍
污渍被碳水化合物的品红溶液覆盖(主要碱性污渍)。
加热污渍
完成5分钟。您应该注意到有蒸汽逸出(大约60°C)。重要的是不要过热并避免燃烧样品。
关于加热污渍,在加热甲醇品红时必须格外小心,特别是如果在托盘或其他容器中进行了染色的情况下,在该托盘或其他容器中已收集了先前染色的高度易燃化学品。
使用预先点燃的棉签蘸几滴酸性酒精,甲醇或70%的乙醇,只能在玻片下方施加小火焰。避免使用浸有乙醇的大棉签,因为这有引发火灾的危险。
洗去污渍
必须用清水清洗。如果自来水不干净,则最好用过滤水或蒸馏水清洗涂片。
用酸性酒精覆盖涂片
该酸性酒精含量应为3%。覆盖进行5分钟或直到涂片充分变色,即浅粉红色。
必须考虑到酸性酒精易燃。因此,必须非常小心地使用它。避免靠近火源。
洗去污渍
洗涤应使用干净的蒸馏水。
用污渍覆盖涂片
它可以是孔雀石绿(0.5%)或亚甲蓝(0.3%)染色1至2分钟,如果涂抹较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洗去污渍
再次应使用干净的(蒸馏水)。
排水
应清洁载玻片的背面,并将污渍放在排水架上,使其风干(请勿使用吸水纸进行干燥)。
在显微镜下检查涂片
必须使用100X物镜和浸油。系统地扫描涂片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解释结果
从理论上讲,染成红色的微生物被认为是耐酸阳性(AAR +)的。
相反,如果微生物染成蓝色或绿色,则取决于用作抗染染料的染料,则将它们视为耐酸阴性(AAR-)。
参考文献
- Apurba,S.和Sandhya,B.(2016年)。实用微生物学要点(第一版)。Jaypee兄弟医学出版社。
- Bauman,R.(2014年)。人体系统疾病的微生物学(第四版)。培生教育有限公司
- Heritage,J.,Evans,E.和Killington,A.(1996)。微生物学简介(第一版)。剑桥大学出版社。
- Morello,J.,Granato,P.Wilson,M.和Morton,V.(2006年)。微生物学实验室手册和工作手册:患者护理的应用(第11版)。麦格劳-希尔教育。
- Vasanthakumari,R.(2007)。微生物学教科书(第一版)。BI Publications PVT。